《次和王虞石侍御西山秋望之作》
时间: 2025-01-10 21:56:05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柱笏西山爽气浮,傍林野鸟竞啁啾。
烟笼淡柳丝丝暮,风捲残荷叶叶秋。
有客题诗酬逸赏,几人缓步接清游。
尘踪莫附淩霄翮,梦入丹崖尽日留。
白话文翻译:
在西山上,清爽的气息弥漫,身边的树林里,野鸟争相鸣叫。
烟雾笼罩着淡淡的柳丝,傍晚的景色愈显迷离,
风卷起残荷,叶子随秋风飘落。
有客人在此题诗以酬谢逸兴,几人缓步前来享受清幽的游玩。
不要让尘世的踪迹附着在高飞的翅膀上,
我的梦境进入丹崖,直到日落时分依旧留恋。
注释:
- 柱笏:古代官员手中的权杖,象征权力。
- 啁啾:鸟鸣声,形容鸟儿欢快叫唤。
- 烟笼:烟雾缭绕,形容景色朦胧。
- 残荷:已凋谢的荷花,寓意秋天的凋零。
- 尘踪:指尘世间的痕迹,象征俗世的烦扰。
- 凌霄翮:高飞的翅膀,象征自由与高远的追求。
- 丹崖:红色的山崖,常用来形容美丽的自然景色。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黄应举,明代诗人,生平事迹较少为人知,主要以山水田园诗见长,作品多描绘自然景色和人文情怀,风格清新脱俗。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作者游览西山之时,表达了对秋天景色的感慨以及对高远理想的追求。明代是一个文人崇尚自然、追求情趣的时代,此时正值秋季,诗人借此良辰美景抒发情感。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描绘西山的秋天景色,展现了清新自然的美感,同时表达了诗人对高远理想的追求与对尘世纷扰的超然态度。开篇“柱笏西山爽气浮”,用“柱笏”象征权力与地位,瞬间将读者带入一个既清新又富有哲理的境界。接着,诗人通过“傍林野鸟竞啁啾”展现了自然的生机勃勃,鸟儿的鸣叫仿佛在与人对话,增添了人和自然的和谐。
“烟笼淡柳丝丝暮,风捲残荷叶叶秋”两句,通过烟雾和风的描绘,营造出一种朦胧而优雅的秋日氛围,既有视觉的美感,也有听觉的享受,进一步引发读者的思考与情感共鸣。尤其是“风捲残荷”,不仅描绘了秋天的凋零,也暗示了时光的流逝。
最后几句“尘踪莫附淩霄翮,梦入丹崖尽日留”则是诗人对理想的追求与对尘世烦扰的超越,表达了对自由与高远的向往。这种意境的升华,使整首诗不仅仅停留在自然的描绘上,更深刻地反映了诗人的内心世界与追求。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柱笏西山爽气浮:
- 意思:在西山上,清爽的气息弥漫。这里的“柱笏”象征权力,暗含诗人对高官的审视与思考。
-
傍林野鸟竞啁啾:
- 意思:树林旁边,野鸟争相鸣叫,表现出自然的生机与活力。
-
烟笼淡柳丝丝暮:
- 意思:傍晚时分,烟雾笼罩着淡淡的柳丝,营造了一种朦胧的美感。
-
风捲残荷叶叶秋:
- 意思:秋风卷起了残留的荷叶,暗示着时光的流逝与秋季的凋零。
-
有客题诗酬逸赏:
- 意思:有客人在此题诗以回应赏玩,表现出文人之间的交流与雅趣。
-
几人缓步接清游:
- 意思:几个人缓步接近,享受这清幽的游玩时光。
-
尘踪莫附淩霄翮:
- 意思:不要让尘世的痕迹附着在高飞的翅膀上,表达了对自由的向往。
-
梦入丹崖尽日留:
- 意思:我的梦境进入红色的山崖,直到日落时分依旧留恋,表达了对美好景色的留恋与对理想的追求。
修辞手法:
- 比喻:如“柱笏”比喻权力,反映了诗人的身份与地位。
- 拟人:如“野鸟竞啁啾”,使鸟儿的鸣叫更具生命感。
- 对仗:诗中多处使用对仗,如“烟笼淡柳”和“风捲残荷”,增强了诗的节奏感和美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自然景色,表达了诗人对秋天的感慨、对自然的热爱以及对自由和理想的追求,反映出一种超然的生活态度与哲理思考。
意象分析:
- 西山:象征高远、隐逸的理想境界。
- 野鸟:象征自由与生命的活力。
- 残荷:象征时光流逝与生命的凋零。
- 丹崖:象征美丽的自然与诗人向往的理想世界。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柱笏”在诗中象征什么?
- A) 自然
- B) 权力
- C) 友谊
-
诗中提到的“残荷”主要表达了什么意境?
- A) 春天的生机
- B) 秋天的凋零
- C) 夏天的繁盛
-
“尘踪莫附淩霄翮”中的“翮”指的是什么?
- A) 羽毛
- B) 翅膀
- C) 鳥
答案:
- B) 权力
- B) 秋天的凋零
- B) 翅膀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山居秋暝》:同样描绘了山水与秋天的景色,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
- 李白《月下独酌》:表现了诗人对自由与理想的追求。
诗词对比:
- 黄应举 vs 王维:
- 黄应举的《次和王虞石侍御西山秋望之作》侧重描绘自然景色与心境,王维的《山居秋暝》则更深刻地探讨了人与自然的关系,通过自然景物反映内心的孤独与宁静。
参考资料:
- 《明代文学史》
- 《古代诗词鉴赏》
- 《黄应举诗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