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子因前韵留别再答二首 其一》

时间: 2025-01-26 07:20:17

早时物望冠陈留,晚悟禅心更不流。

安用前身真阮籍,久知此道得孙休。

千年会有归来鹤,万事元同不系舟。

邂逅一庵随地有,不妨衲被对蒙头。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早时物望冠陈留,
晚悟禅心更不流。
安用前身真阮籍,
久知此道得孙休。
千年会有归来鹤,
万事元同不系舟。
邂逅一庵随地有,
不妨衲被对蒙头。

白话文翻译:

早年我曾仰望陈留的名望,如今悟到禅心的深邃却难以言说。何必用前生的阮籍自我标榜,早已知晓此道的真谛如同孙休。千年之后会有归来的仙鹤,万事本无牵挂如同不系的舟。偶然邂逅一处庵堂,何妨在这里静坐,任意蒙头而睡。

注释:

  • 陈留:指古代的一个地方,象征着名望和地位。
  • 阮籍:古代著名的诗人,常被用作才华横溢的象征。
  • 孙休:东吴的皇帝,因其明智与仁德而受到后人称道。
  • 归来鹤:隐喻仙鹤归来,象征长生不老和高洁的品格。
  • 衲被:指僧人用的被子,象征修行与隐居生活。

典故解析:

  • 阮籍孙休的提及,反映了作者对历史名人的敬仰,以及对自己人生境遇的反思。
  • 千年会有归来鹤,可以联想到道教文化中对长生的追求,表达了对生命的哲学思考。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叶梦得(1077-1139),字子美,号梦得,南宋著名诗人、文学家,其诗以清丽脱俗、意境深远著称。叶梦得在历史上以其对禅宗的理解和诗歌的创新而著称。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叶梦得对人生和名利的深刻思考之际,表达了他对于世俗名利的淡然态度,以及对内心宁静的追求。

诗歌鉴赏:

《蔡子因前韵留别再答二首 其一》是一首富有哲理的诗,通过反思个人经历与历史名人,展现了作者对名利的超然态度。诗中开头两句,作者以“早时物望冠陈留”引入,表明早年对名望的追求,但“晚悟禅心更不流”则显示出他对名利的觉悟,已不再被外物所诱惑,转而追求内心的宁静与智慧。

接下来的几句,作者提到“安用前身真阮籍”,引出对历史的思考,表达了他对前生身份的无所谓,真正的智慧在于对当下的把握与理解。同时,提到“久知此道得孙休”,展现了他对修行的深刻理解,表明真正的道理与智慧在于心灵的觉醒,而非外在的名望。

后半部分中“千年会有归来鹤,万事元同不系舟”则传达了对生命的哲学思考,表达了对自由与归属的双重理解。诗的最后两句“邂逅一庵随地有,不妨衲被对蒙头”则透露出一种洒脱与自在,表现了对简单生活的向往。整体而言,这首诗不仅展现了作者的个人情感,也反映了对人生、名利与自由的深刻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早时物望冠陈留:在早年我曾向往陈留的名望。
  2. 晚悟禅心更不流:到晚年才明白禅心的深邃,更加不易流转。
  3. 安用前身真阮籍:何必在意前生的阮籍身份呢?
  4. 久知此道得孙休:早已理解这个道理,就像孙休那样。
  5. 千年会有归来鹤:千年之后会有归来的仙鹤。
  6. 万事元同不系舟:万事本无牵挂,像不系的舟一样。
  7. 邂逅一庵随地有:偶然遇到一处庵堂,随处可见。
  8. 不妨衲被对蒙头:何妨在这里静坐,任意蒙头而睡。

修辞手法:

  • 比喻:用“归来鹤”比喻思想的高洁,象征长生与宁静。
  • 对仗:诗句结构工整,形成对称美感,如“千年会有”与“万事元同”。
  • 排比:通过不同的意象,增强诗的节奏感与情感层次。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在于超然物外,追求内心的宁静与智慧。作者通过对历史人物的思考,展现了对名利的淡泊与对内心世界的探索,传达了对生命的哲理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陈留:象征名望与地位的追求。
  • 阮籍:代表才华与诗人身份的象征。
  • 归来鹤:象征长生、高洁与自由。
  • 庵堂:象征修行、宁静的生活空间。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阮籍”是指什么?

    • A. 一位诗人
    • B. 一位皇帝
    • C. 一位商人
  2. 诗人用“千年会有归来鹤”来表达什么?

    • A. 对时间的感慨
    • B. 对长生的向往
    • C. 对爱情的思考
  3. 诗中“安用前身真阮籍”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态度?

    • A. 对过去的怀念
    • B. 对名利的无所谓
    • C. 对身份的自豪

答案:

  1. A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登高》:同样探讨人生的哲理。
  • 王维的《鹿柴》:表达自然与内心的宁静。

诗词对比:

  • 叶梦得李白的诗歌常常都探讨人生哲理,但李白更倾向于豪放不羁,而叶梦得则更趋向于内省与宁静。通过对比,能更好地理解不同诗人对生活的不同态度与表达方式。

参考资料:

  • 《宋诗选》:包含叶梦得及其同时代诗人的作品。
  • 《中国古典文学史》:对古代诗词的全面分析与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