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韵再答子因》
时间: 2025-01-11 21:40:59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次韵再答子因
作者: 叶梦得 〔宋代〕
人事纷纷去不留,
客心空感大江流。
已拚瓠落真何用,那得钟鸣尚不休。
邻里朱陈无别社,
江山李郭有同舟。
若为便觅苕溪路,
六月明珠剥芡头。
白话文翻译:
人的事务纷纷而去,无人能够留下;
作为客人的我,心中感慨万千,仿佛大江在悠悠流淌。
已经拼拼凑凑的竹子落了,究竟有什么用处呢?
那如何能得到钟声不断地鸣响?
邻里之间的朱陈并没有什么特别的社团,
江山之间的李郭却是同舟共济。
如果想要方便寻找苕溪的路,
在六月的明珠上剥去芡头,便是最好的选择。
注释:
- 纷纷:纷扰、繁杂。
- 客心:作为客人的心情,感慨万千。
- 大江流:指长江,象征时间的流逝。
- 瓠落:竹子落下,暗示无所用处。
- 钟鸣:指钟声,象征心灵的宁静与安慰。
- 朱陈、李郭:可能指邻里间的两位朋友或邻居。
- 苕溪:地名,意指某种理想的隐逸之地。
- 明珠:比喻美好的事物,剥去芡头则意味着发现其内在的美好。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叶梦得(1077-1148),字宗尧,号惭愧,晚号东篱,宋代词人、诗人,亦为政治家。他的诗词作品以清新脱俗、意境深远著称,常常反映出对世事的思考和个人情感的抒发。
创作背景:此诗是在一个特定的社交场合中写成,体现了诗人与友人之间的交流与情感。诗中流露出对人生无常的感慨,表达了对友情和同舟共济的珍视。
诗歌鉴赏:
《次韵再答子因》是一首充满哲理的诗作,诗人通过对人生无常的思考,表达了对友情的珍视和对世事的淡然。开篇的“人事纷纷去不留”直截了当地揭示了人生的短暂与无常,令人深思。接着,诗人以“客心空感大江流”勾画出一幅流动的江河图景,象征着时间的流逝与人生的变迁,增强了诗的情感深度。
中间的“已拚瓠落真何用”,则是对过往努力的反思,面对人生的无常,已无所谓成败。诗人进一步深化对友情的思考,提到“邻里朱陈无别社”,强调邻里之间的亲近和团结。最后,以“若为便觅苕溪路”结尾,展现出一种寻求理想生活的渴望,给整首诗带来了希望的光芒。
这首诗的艺术特点十分鲜明,诗人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细腻的情感,展现了深厚的文化内涵。通过对比与联想,诗人不仅表达了个人的情感,更反映了对社会关系的思考,具有较高的文学和哲理价值。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人事纷纷去不留:表达了对人生无常的感慨。
- 客心空感大江流:用大江流淌来隐喻时间和人生的流逝。
- 已拚瓠落真何用:反思过去的努力和拼凑,感到无奈。
- 那得钟鸣尚不休:渴望内心的宁静与安慰。
- 邻里朱陈无别社:强调邻里之间的亲密关系。
- 江山李郭有同舟:寓意志同道合,共同面对生活。
- 若为便觅苕溪路:寻找理想的生活方式。
- 六月明珠剥芡头:隐喻美好的事物,象征追求中的理想。
修辞手法:
- 比喻:将人生比作流动的大江,强调时间的不可逆。
- 对仗:在“邻里朱陈无别社,江山李郭有同舟”中展现了平衡的美感。
- 象征:六月的明珠象征着理想和美好,激发读者的向往。
主题思想:整首诗以对人生无常的感慨为主线,体现了作者对友情的珍视和对理想生活的追求,情感深邃,意境悠远。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大江:象征时间与人生的流逝。
- 钟鸣:象征内心的平静与和谐。
- 明珠:比喻美好事物,寄托对理想生活的向往。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客心空感大江流”所表达的是? A. 对人生无常的感慨
B. 对友情的珍视
C. 对理想生活的追求
答案:A -
诗中的“邻里朱陈无别社”意指什么? A. 别离的乡愁
B. 亲密的邻里关系
C. 生活的孤独
答案:B -
“若为便觅苕溪路”中的“苕溪”象征什么? A. 现实的困扰
B. 理想的生活追求
C. 过去的回忆
答案: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登高》
- 李白的《庐山谣》
诗词对比: 与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相比,叶梦得的诗更侧重于对人生无常的感慨和对友情的珍视,而王维则更强调自然与人之间的关系,表现出不同的情感基调和主题。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以上内容希望能帮助您更好地理解和欣赏《次韵再答子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