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滇南》

时间: 2025-01-11 01:32:58

久客愁攀废范松,举家天末尽相从。

蛮儿乘象同牛马,僰道看花无夏冬。

近接漏天常作雨,倒流滇水不朝宗。

独斯揽胜遐荒外,恨未曾登鸡足峰。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久客愁攀废范松,
举家天末尽相从。
蛮儿乘象同牛马,
僰道看花无夏冬。
近接漏天常作雨,
倒流滇水不朝宗。
独斯揽胜遐荒外,
恨未曾登鸡足峰。

白话文翻译:

在滇南这片土地上,久居的人愁苦于没有能攀登的废松。家人们在这天涯的尽头相伴相随。那些蛮族的孩子骑着大象,像是与牛马一同出行,沿着僰族的道路看花,似乎没有夏冬的更替。这里常常有雨水倾泻,滇水的流水也不会朝向宗庙。独自一人欣赏这辽阔的美景,心中却遗憾未能登上鸡足山的峰顶。

注释:

  • 久客:长时间在外居住的人。
  • 愁攀:愁苦于无法攀登或到达。
  • 范松:指代一种松树,象征着高大和悠久。
  • 蛮儿:指当地的少数民族儿童。
  • 僰道:指僰族的道路,代表地域文化。
  • 漏天:指天空漏雨,形容天气多雨。
  • 鸡足峰:云南著名的山峰,象征着美好的愿望和理想。

典故解析:

“鸡足峰”是云南著名的山名,传说与佛教有关,是修行者向往的地方,象征着追求和理想的高度。诗中的“倒流滇水不朝宗”则表现了自然景观与人文情感的交融。

诗词背景:

  • 作者介绍:彭始奋,清代诗人,生于滇南,作品多描绘自然风光和人文情怀,风格清新自然。
  • 创作背景:这首诗写于诗人对家乡的思念与对未能登高的遗憾,反映了他对山水的热爱及对人生理想的追求。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滇南的自然风光为背景,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深厚感情以及对人生理想的追求。诗中描绘的蛮族儿童骑象的景象,生动地展现出滇南独特的民族文化。诗人通过“久客愁攀废范松”的描写,流露出对家乡的思念和对未能实现理想的惋惜。整首诗在意象上形成了对比,既有雨水的滋润,又有对鸡足峰的向往,表现出诗人内心的矛盾与追寻。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久客愁攀废范松”:长时间在外,心中愁苦,无法攀登那废弃的松树。
    • “举家天末尽相从”:全家人一同在天涯尽头相伴。
    • “蛮儿乘象同牛马”:蛮族的小孩骑着大象,像是与牛马一同出行。
    • “僰道看花无夏冬”:在僰族的小路上看花,仿佛没有季节的变化。
    • “近接漏天常作雨”:近乎漏天的地方,总是下雨。
    • “倒流滇水不朝宗”:滇水的流向,却似乎不朝向宗庙。
    • “独斯揽胜遐荒外”:独自欣赏这片辽阔荒野的美景。
    • “恨未曾登鸡足峰”:心中遗憾未能登上鸡足山的峰顶。
  • 修辞手法:诗中运用了比喻和拟人等修辞手法,增强了情感表达和意象的生动性。

  • 主题思想:整首诗围绕对自然风光的赞美与对理想追求的遗憾,表达了对家乡的深厚情感和对人生理想的追求。

意象分析:

  • :象征坚韧与悠久,代表诗人对家乡的眷恋。
  • 蛮儿:体现了滇南的民族文化,展现了生活的多样性。
  • 雨水:象征着滋润与生机,反映出滇南的自然气候。
  • 鸡足峰:象征理想与追求,诗人对人生目标的向往。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蛮儿”骑的是什么动物? a) 马
    b) 牛
    c) 象
    d) 驴

  2. “久客愁攀废范松”中的“愁”字用来表达什么情感? a) 欢喜
    b) 失落
    c) 愤怒
    d) 宽慰

  3. 诗中“鸡足峰”象征着什么? a) 财富
    b) 理想
    c) 亲情
    d) 友情

答案:1. c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望岳》
  • 王之涣《登鹳雀楼》

诗词对比

  • 杜甫《望岳》与彭始奋《滇南》,两者皆以自然景观为背景,但杜甫的诗更多体现了对雄伟山川的赞美,而彭始奋则融合了对家乡的思念与理想的追求,反映出不同的情感基调和文化背景。

参考资料:

  • 《清代诗人彭始奋研究》
  • 《滇南诗歌的文化内涵与艺术风格》
  • 《鸡足山的历史与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