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蕲州广济刘主簿》

时间: 2025-01-24 21:38:18

相识虽非久,相亲似旧年。

论文君岂後,尚齿我惭先。

惯狎吴儿水,将浮楚客船。

安知不离恨,高柳正鸣蝉。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相识虽非久,相亲似旧年。
论文君岂后,尚齿我惭先。
惯狎吴儿水,将浮楚客船。
安知不离恨,高柳正鸣蝉。

白话文翻译:

我们相识的时间虽然不长,但彼此之间的亲密感却像是老朋友一样。谈起学问,您教导我,年龄却让我感到羞愧。常常在吴地水边嬉戏,想要漂浮在楚地的客船上。谁知道我们之间是否会有离别之恨呢?这时高大的柳树下,蝉声正鸣叫。

注释:

  • 相识:指彼此认识。
  • 相亲:相互亲近、熟悉。
  • 论文:讨论学问或文章。
  • 岂后:难道在后面。
  • 尚齿:年龄;“尚”在这里指“仍然”。
  • :嬉戏、玩耍。
  • 吴儿:指吴地的少年,代表吴地的水乡。
  • 楚客:指楚地的客人,代表楚地的船只与文化。
  • 离恨:因离别而产生的怨恨或思念。
  • 鸣蝉:蝉在叫,常用来象征夏天和孤独。

典故解析:

本诗没有直接引用典故,但“高柳正鸣蝉”这一意象在古典文学中常常用来表达夏日的孤寂与离愁。柳树在中国文化中象征离别和思念,蝉的鸣叫则常常与时光的流逝和生命的短暂相关。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梅尧臣(1002-1060),字子华,号松壑居士,宋代诗人,擅长古诗,尤其以其情感真挚和艺术风格而受到认可。他与苏轼等人齐名,对后世的诗歌影响深远。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梅尧臣与友人相识之后,表达了他对于友谊的珍视以及对时间流逝的感慨。诗中流露出对年龄和学识的思考,反映了宋代文人对于人际关系和自我认知的关注。

诗歌鉴赏:

梅尧臣的《蕲州广济刘主簿》是一首以友谊为主题的诗,字里行间流露出真挚的情感和细腻的观察。开头两句“相识虽非久,相亲似旧年”展现了诗人与友人之间深厚的情谊,虽然他们相识的时间不长,却能感受到如同老友般的亲密关系。接下来的“论文君岂后,尚齿我惭先”则表现出诗人对友人学识的敬佩和自愧不如的心情,这种谦虚的态度使得整首诗更具人情味。

“惯狎吴儿水,将浮楚客船”两句描绘了诗人对吴地水乡的熟悉和对楚地的向往,展现了诗人对自然风光的热爱和对人生旅途的思索。最后一联“安知不离恨,高柳正鸣蝉”则引入了离别的主题,柳树和蝉声的意象使人感受到夏日的孤独与惆怅,暗示着即使在友谊温暖的时刻,离别之痛也无处不在。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相识虽非久:表明与朋友的相识时间尚短。
  2. 相亲似旧年:但情谊却像是很久的老友。
  3. 论文君岂后:谈起学问,您是否在我之后。
  4. 尚齿我惭先:年龄让我感到羞愧。
  5. 惯狎吴儿水:常在吴地水边玩耍。
  6. 将浮楚客船:想要乘船漂浮在楚地。
  7. 安知不离恨:谁能知道我们是否会有离别之恨。
  8. 高柳正鸣蝉:高柳之下,蝉声正鸣,暗示孤独。

修辞手法:

  • 比喻:将相识比作旧友,强调情感的深厚。
  • 拟人:蝉声被赋予了情感,代表了思念。
  • 对仗:上下句之间的对称结构,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友谊的珍视、对学识的尊重,以及对时间流逝与离别之恨的感慨,展现了人际关系中的复杂情感。

意象分析:

  • :象征离别与思念,常在古诗中出现。
  • :代表夏天的孤独与生命的短暂,常与离愁相连。
  • :象征流动与变化,也暗示人生的旅途与漂泊。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人对友人学识的态度是什么? A. 自满
    B. 敬佩
    C. 嫉妒
    D. 无所谓

  2. 诗中的“高柳正鸣蝉”意象主要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喜悦
    B. 孤独
    C. 愤怒
    D. 兴奋

  3. 本诗的主题主要围绕什么? A. 离别与思念
    B. 自然风光
    C. 战争与和平
    D. 财富与权力

答案:

  1. B
  2. B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陶渊明的《桃花源记》
  • 王维的《相思》

诗词对比:

  • 《月夜忆舍弟》(杜甫):同样表达了对亲人的思念与愁苦,但更加强调了离别的痛苦。
  • 《送友人》(李白):强调离别的情感,展现了不同的友谊观。

参考资料:

  • 《宋诗选》:包含梅尧臣及其 contemporaries 的作品。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提供对古诗词的深入分析与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