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冬伤逝呈李殿丞》

时间: 2025-01-10 23:22:04

恶老今逼衰,孤寂仍足悲。

寒风一夜起,曩事无不思。

手泽在故物,默历非故时。

梦寐犹平常,反悟恨莫追。

人生苦情累,安得木石为。

赖有同舍郎,相语强解颐。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恶老今逼衰,孤寂仍足悲。
寒风一夜起,曩事无不思。
手泽在故物,默历非故时。
梦寐犹平常,反悟恨莫追。
人生苦情累,安得木石为。
赖有同舍郎,相语强解颐。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在冬日的孤独与悲伤。岁月已经逼近衰老,内心的孤寂更是令人悲伤。寒风在一夜之间刮起,往事的记忆如潮水般涌来。手中所触及的旧物,默默地回忆着过去的时光,似乎与现在格格不入。梦中一切如常,却反而让我明白,追忆已无意义。人生的苦与情感的累积,如何能像木石那样无动于衷呢?幸好有同舍的朋友,能够相互倾诉,勉强解开心中的忧愁。


注释:

字词注释:

  • 恶老:指年老体衰,感叹自己老去。
  • 曩事:过去的事情。
  • 手泽:手中的触感,指与旧物的接触。
  • 非故时:不是过去的时光,暗示对比现在的孤独。
  • 梦寐:梦中,指做梦的状态。
  • 恨莫追:后悔和遗憾,不能再去追寻。
  • 木石:比喻冷漠无情的物体。
  • 解颐:解开心中的忧虑。

典故解析: 诗中没有显著的历史典故,但通过对老去与孤独的描绘,反映出对人生无常的思考。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梅尧臣(1002-1060),字子丰,号天池,宋代著名诗人,擅长五言诗,风格清新,常表现个人情感与自然景色的结合。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作者晚年,正值冬季,表达了他对衰老、孤独及往事的感慨,反映了宋代士人的情怀与思考。


诗歌鉴赏:

《新冬伤逝呈李殿丞》通过寒冷的冬天引发诗人对生命、时间的深刻思索。开头两句“恶老今逼衰,孤寂仍足悲”,直接揭示了诗人的内心状态,岁月的流逝使他感到孤独与哀伤,展现出鲜明的个人情感。第三句“寒风一夜起”,暗示外在环境的寒冷与内心情感的契合,寒风仿佛是时间无情的象征,凛冽而冷酷。

接下来的“曩事无不思”,则表现出对往事的追忆,手中旧物的触感引发了对过往的沉思。诗人在“梦寐犹平常”中提到梦境的平常,却又感慨“反悟恨莫追”,让人深切感受到对往昔的无奈与不舍。最后两句“人生苦情累,安得木石为”,通过对比,表达出人之所以为人,便是情感的丰富与痛苦。即便是苦,也不愿意选择冷漠如木石,结尾的“赖有同舍郎,相语强解颐”则带来了一丝温暖,友情在孤独中给予了些许安慰。

整首诗情感深邃,语言简练而富有表现力,充分展现了梅尧臣在诗歌创作中的独特视角与艺术魅力。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恶老今逼衰:感受到年老体衰的现实。
  2. 孤寂仍足悲:孤独的状态更加令人悲伤。
  3. 寒风一夜起:冬日的寒风突然来临,暗示环境的变化。
  4. 曩事无不思:往事的回忆如影随形。
  5. 手泽在故物:触碰旧物品,引发思绪。
  6. 默历非故时:默默地回忆,时间却已不同。
  7. 梦寐犹平常:梦境依旧如常,未曾改变。
  8. 反悟恨莫追:领悟到追忆往事是徒劳的。
  9. 人生苦情累:人生的苦与情感的累积。
  10. 安得木石为:渴望无情的生活,逃避情感的痛苦。
  11. 赖有同舍郎:感谢有朋友在身边。
  12. 相语强解颐:通过倾诉来减轻心中的忧愁。

修辞手法:

  • 比喻:通过“木石”比喻冷漠无情。
  • 对仗:前后句对称,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揭示了人生的无常与孤独,表现出对往事的追忆与对情感的珍视,强调了友情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寒风:象征着寒冷的岁月与孤独。
  • 故物:代表过往的记忆与情感。
  • 木石:象征冷漠、无情的状态。
  • 同舍郎:象征友情与温暖。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寒风一夜起”,这句的意思是什么? A. 寒风在白天刮起
    B. 寒风在晚上刮起
    C. 寒风从未停止
    D. 寒风使人感到温暖

  2. “赖有同舍郎”中的“同舍郎”指代? A. 朋友
    B. 家人
    C. 同事
    D. 陌生人

  3. 诗中使用的比喻是? A. 生活如梦
    B. 朋友如灯
    C. 木石比喻冷漠
    D. 人生如戏

答案:

  1. B
  2. A
  3.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陶渊明《饮酒》:同样表现对人生的感慨与对自然的眷恋。
  • 杜甫《月夜忆舍弟》:描绘孤独和思念的情感。

诗词对比:

  • 与李白的《静夜思》相比,梅尧臣的诗更侧重于对往事的沉思,而李白的作品则更多表现对亲情的思念。

参考资料:

  • 诗词选集《宋诗三百首》
  • 《梅尧臣诗文研究》
  • 《中国古典诗词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