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逸老以仿石鼓文见遗因呈祭酒吴公》
时间: 2025-01-10 22:41:08石鼓作自周宣王,宣王发愤搜岐阳。
我车我马攻既良,射夫其同弓矢张。
舫舟又渔缚鱮鲂,何以贯之维柳杨。
从官执笔言成辛,书在鼓腰镌刻臧。
历秦汉魏下及唐,无人著眼来形相。
村童戏坐老死丧,世复一世如鸟翔。
唯闻元和韩侍郎,始得纸本歌且详。
欲以毡苞归上庠,大官媕阿驰肯将。
传至我朝一鼓亡,九鼓缺剥文失行。
近人遇见安碓床,亡鼓作臼刳中央。
心喜遗篆犹在傍,以臼易臼庸何伤。
以石补空恐舂梁,神物会合居一方。
雷氏有子胡而长,日模月仿志暮强。
聚完辨舛经星霜,四百四十飞凤皇。
书成大轴绿锦装,偏斜曲直筋骨藏。
携之谒我巧趋跄,我无别识心旁徨。
虽与乃父非故乡,少与乃父同杯觞。
老向太学鬓已苍,乐子好古亲缣箱。
谁能千载师史仓,勤此冷淡何肝肠。
而今祭酒裨圣皇,五经新石立两廊。
我欲效韩非痴狂,载致出关无所障。
至宝宜列孔子堂,固胜朽版堆屋墙。
然须雷生往度量,登车裹护今相当。
诚非急务烦纪纲,太平得有朝廷光。
山水大字辇已尝,於此岂不同粃糠。
海隅异兽乘舟航,连日道路费刍粮。
又与兹器殊柔刚,感慨作诗聊激昂。
愿因谏疏投皂囊,夜观奎壁正吐芒。
天有河鼓亦焜煌,持比负鼎干成汤。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雷逸老以仿石鼓文见遗因呈祭酒吴公
石鼓作自周宣王,宣王发愤搜岐阳。
我车我马攻既良,射夫其同弓矢张。
舫舟又渔缚鱮鲂,何以贯之维柳杨。
从官执笔言成辛,书在鼓腰镌刻臧。
历秦汉魏下及唐,无人著眼来形相。
村童戏坐老死丧,世复一世如鸟翔。
唯闻元和韩侍郎,始得纸本歌且详。
欲以毡苞归上庠,大官媕阿驰肯将。
传至我朝一鼓亡,九鼓缺剥文失行。
近人遇见安碓床,亡鼓作臼刳中央。
心喜遗篆犹在傍,以臼易臼庸何伤。
以石补空恐舂梁,神物会合居一方。
雷氏有子胡而长,日模月仿志暮强。
聚完辨舛经星霜,四百四十飞凤皇。
书成大轴绿锦装,偏斜曲直筋骨藏。
携之谒我巧趋跄,我无别识心旁徨。
虽与乃父非故乡,少与乃父同杯觞。
老向太学鬓已苍,乐子好古亲缣箱。
谁能千载师史仓,勤此冷淡何肝肠。
而今祭酒裨圣皇,五经新石立两廊。
我欲效韩非痴狂,载致出关无所障。
至宝宜列孔子堂,固胜朽版堆屋墙。
然须雷生往度量,登车裹护今相当。
诚非急务烦纪纲,太平得有朝廷光。
山水大字辇已尝,於此岂不同粃糠。
海隅异兽乘舟航,连日道路费刍粮。
又与兹器殊柔刚,感慨作诗聊激昂。
愿因谏疏投皂囊,夜观奎壁正吐芒。
天有河鼓亦焜煌,持比负鼎干成汤。
白话文翻译
全诗翻译:
石鼓是周宣王所作,宣王发愤搜寻岐阳。
我驾车骑马,战斗的姿态很好,射手们同样拉弓张弦。
船只又在渔猎,捆住了鱼和鲂鱼,如何用柳树和杨树相连呢?
官员执笔写下辛苦的话,文字刻在鼓腰上。
自秦汉魏到唐朝,没人留意到它的形状。
村童戏坐在老死的石鼓上,世代如此,像鸟儿一样飞翔。
仅听闻元和年间的韩侍郎,才得到了纸本歌谣的详细内容。
想用毡包带回学校,大官们是否愿意支持?
传到我朝时,石鼓已失去一只,九个鼓的文字已磨损。
近人看到安碓床,失去的鼓变成了臼,刳空在中央。
心中高兴遗留下的篆书仍在旁边,以臼代替鼓又有何妨?
用石头填补空缺,恐怕会影响舂米的梁,神明的物品在一方相聚。
雷氏有个孩子名叫胡,日月仿佛在他身上强烈映照。
聚集精华,辨别经书的舛误,四百四十只飞凤在翔。
书卷成大轴,装饰以绿锦,偏斜的线条和直的筋骨隐藏其内。
携带这书卷拜见我,我却无他识,心中彷徨。
虽然与父亲不是故乡,少与父亲同饮杯酒。
老向太学,鬓已苍白,乐于古典,亲近缣箱。
谁能千载以来做师于史仓,勤奋之心何以如此冷淡。
而今祭酒以辅佐圣皇,五经的新石立于两座廊。
我想效仿韩非的痴狂,载着它出关无所阻碍。
至宝应列于孔子的堂,的确胜过朽木堆成的屋墙。
然而雷生须往量度,登车包裹今相当。
这并非急务烦扰纪纲,太平之下得有朝廷的光辉。
山水大字的辇已经尝试过,在此岂不同于粃糠。
海角异兽乘舟而行,连日道路耗费了草料。
与此器具不同的柔和坚韧,感慨作诗聊发激昂。
愿因谏疏投于皂囊,夜观奎壁正吐芒。
天上有河鼓也熠熠辉煌,持鼎之人则能成汤。
注释
字词注释:
- 石鼓:古代一种石制乐器,常用于祭祀和礼仪。
- 岐阳:指岐山和阳光,象征着自然和权威。
- 舫舟:小船,主要用于渔猎。
- 镌刻:雕刻,刻画。
- 村童:村里的孩子,代表无忧无虑的生活。
- 元和:唐代年号,指的是唐宣宗时期。
- 毡苞:用毡布包裹的物品。
- 安碓床:一种石制的碓,古代用于打谷。
典故解析:
- 周宣王:周朝的一位君主,以求索贤才和治理国家著称。
- 孔子:儒家创始人,代表了古代文化的传承。
- 韩非:战国时期的法家代表人物,强调法治和权谋。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梅尧臣,字圣俞,号东皋,宋代著名诗人。梅尧臣以其古文和诗歌闻名,常表现对古文化的热爱和对社会时事的关注。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宋代,梅尧臣借石鼓的形象,表达了对古代文化的怀念与对后世的思考,反映了他对文物保护的关注和对历史的责任感。
诗歌鉴赏
梅尧臣的《雷逸老以仿石鼓文见遗因呈祭酒吴公》是一首极具文化内涵的古诗,诗中通过对石鼓的描绘,连接了历史与现实的脉络。石鼓不仅是历史的见证,更是文化传承的载体。诗人通过对石鼓的吟咏,表达了对古代智慧的尊重与对现世文化断层的惋惜。
诗中反复提及的“鼓”字,象征着文化的脉动与传承,而失去的鼓则隐喻着文化的遗失与历史的断裂。通过描写雷氏子嗣的成长与对古代文化的模仿,诗人传达了一种对学术追求的执着与对传统的珍视。
梅尧臣的用词精炼且富有层次感,诗中不仅有对古物的直观描绘,更通过历史典故的引入,丰富了诗的内涵。诗人在表达个人情感的同时,也将目光投向了历史的长河,展现了他作为文化传承者的责任感。整首诗在情感上既有对古文化的深切热爱,又有对当代文化保护的呼唤,具有深刻的思考价值。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石鼓作自周宣王:石鼓是周宣王时期的产物,强调其历史价值。
- 宣王发愤搜岐阳:宣王为了国家的兴盛而努力探寻贤才。
- 我车我马攻既良:描绘出战斗场面的生动与热烈。
- 射夫其同弓矢张:士兵们齐心协力,体现了集体的力量。
- 舫舟又渔缚鱮鲂:渔猎的生活场景,连接自然与人类的关系。
- 何以贯之维柳杨:思考如何将这些元素融汇贯通。
- 从官执笔言成辛:官员们认真记录,传递知识与文化。
- 书在鼓腰镌刻臧:文字镌刻在鼓上,象征文化的永久性。
修辞手法:
- 比喻:将石鼓比作历史的载体,传达文化的流转。
- 拟人:赋予历史和文化以生命,体现其重要性。
- 对仗:诗中多处使用对仗工整的句式,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探讨了文化的传承与保护,表达了对古代智慧的追求和对历史遗失的忧虑。诗人通过对石鼓的描写,强调文化的重要性,呼吁后人珍视历史遗产。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石鼓:象征着文化与历史的传承。
- 渔舟:表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
- 书卷:代表知识与智慧,传递文化。
- 牛鼎:象征权力与权威,古代文物的价值。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石鼓的作者是谁?
- A. 杜甫
- B. 梅尧臣
- C. 李白
-
诗中提到的“元和”指的是哪个朝代?
- A. 唐代
- B. 宋代
- C. 明代
-
诗中提到的“我欲效韩非”的含义是什么?
- A. 表达对法家的追求
- B. 表达对道家的向往
- C. 表达对儒家的认可
答案:
- B
- A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 白居易的《琵琶行》
诗词对比:
梅尧臣与杜甫在诗歌主题上均有对历史文化的反思,但梅尧臣更侧重于文化的传承与失落,而杜甫则更关注民生疾苦和历史的变迁。两者在用词和情感表达上各具特色,形成鲜明对比。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代诗词选》
- 《中国古代文化史》
- 《梅尧臣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