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韵和丁学士陪诸公城东饮》

时间: 2025-04-28 18:49:42

黄花秋草满荒台,联马鸣珂未欲回。

上苑自将驰道隔,高林空望白云开。

荐肴已去纱笼幂,赐酝新从蚁瓮来。

天气正清风景好,重门虽禁不辞杯。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黄花秋草满荒台,
联马鸣珂未欲回。
上苑自将驰道隔,高林空望白云开。
荐肴已去纱笼幂,赐酝新从蚁瓮来。
天气正清风景好,重门虽禁不辞杯。

白话文翻译:

秋天的黄花和草丛遍布荒凉的台地,
马儿并不急着回去,耳边响起了铃声。
上苑的通道将我们隔开,高大的树林下空望蓝天白云。
美味佳肴已去,纱帐轻纱下的盛宴结束,
新酿的美酒刚从蚁瓮中取出。
此时天气晴好,风景宜人,
尽管重门禁闭,我也不愿放下酒杯。

注释:

  • 黄花:指秋天盛开的菊花,象征着时节的变迁。
  • 鸣珂:马上的铃铛声,暗示着归家的时刻未到。
  • 上苑:宫廷的园林,象征着繁华与高雅。
  • 荐肴:美味的菜肴,表示饮宴的丰盛。
  • 蚁瓮:古代盛酒器,形状像蚂蚁,象征着珍贵的美酒。

典故解析:

“荐肴已去”反映了宴席的结束,而“赐酝新从蚁瓮来”则暗示新酿美酒的珍贵。在古代,饮酒常与雅士的聚会相伴,表现出一种闲适的生活态度。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梅尧臣是宋代著名的诗人,与苏轼、黄庭坚等人齐名,以其豪放、清新的风格著称。他的作品常反映当时社会的风貌与人们的情感。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一个秋日的饮宴,反映了诗人与友人们在城东聚会时的欢愉心情,表现出对美好时光的珍惜。

诗歌鉴赏:

梅尧臣的《依韵和丁学士陪诸公城东饮》是一首描绘秋日饮宴的诗作,诗中展现了作者与友人们饮酒作乐的欢愉场景。开头的“黄花秋草满荒台”便勾勒出一幅秋日的景象,荒凉的台地上,盛开的黄花与草丛形成鲜明的对比,既有自然的美,又有一种萧瑟的意境。接下来的“联马鸣珂未欲回”,则是对饮宴时光的流连忘返,意指虽然宴席未尽,心中却已经不愿离去。整首诗通过对美食和美酒的描写,表达了对生活的热爱与珍惜,同时也流露出一种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在“天气正清风景好,重门虽禁不辞杯”中,作者直面现实的禁忌,依然选择享受当下,体现了一种洒脱的生活态度。这首诗不仅展现了饮宴的愉悦,更蕴含了对生活的深刻思考,是梅尧臣诗歌中的佳作。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黄花秋草满荒台:描绘秋天的景象,黄花与草丛交织,展现出时节的更替。
  2. 联马鸣珂未欲回:马铃声响,暗示归家未到,表现出对饮宴的依依不舍。
  3. 上苑自将驰道隔:上苑的隔离,象征着生活的繁华与距离感。
  4. 高林空望白云开:高大的树林下,透视出蓝天,象征一种自由与希望。
  5. 荐肴已去纱笼幂:宴席结束,轻纱下的美食,暗示了生活的短暂。
  6. 赐酝新从蚁瓮来:新酿美酒,表现出珍贵的饮品。
  7. 天气正清风景好:良好的天气,增强了聚会的愉悦感。
  8. 重门虽禁不辞杯:尽管有禁忌,仍然选择享受美酒,体现出洒脱。

修辞手法

  • 对仗:诗中“荐肴已去”“赐酝新从”形成对仗,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比喻:将美酒与蚁瓮相联系,形象生动,突显酒的珍贵。
  • 意象:黄花、秋草、高林、白云等意象交织,形成了丰富的自然画面。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现了对美好时光的珍惜,体现了作者对人生的思考与洒脱态度。

意象分析:

  • 黄花:象征秋天的成熟与生命的轮回。
  • :暗示自然的生机与变化。
  • 高林:象征着高远的理想与希望。
  • 白云:代表自由与轻松的心态。
  • 蚁瓮:象征珍贵的美酒,暗示生活中的美好享受。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黄花”象征什么? A. 春天的生机
    B. 秋天的成熟
    C. 冬天的萧瑟
    D. 夏天的繁盛

  2. “荐肴已去”指的是什么?
    A. 新来的美食
    B. 结束的宴席
    C. 继续的饮酒
    D. 离开的朋友

答案

  1. B
  2.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月夜忆舍弟》
  • 李白《将进酒》

诗词对比: 对比梅尧臣与李白的饮酒诗,李白的诗歌常表现出豪放与奔放的个性,而梅尧臣则更注重细腻的情感与生活的沉淀。李白的《将进酒》强调“君不见”之豪情,而梅尧臣则透过“重门虽禁不辞杯”展现一种豁达的态度。

参考资料:

  • 《宋诗鉴赏辞典》
  • 《古诗词基础知识》
  • 《梅尧臣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