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龙海上观潮》
时间: 2025-01-11 02:27:48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青龙海上观潮
梅尧臣 〔宋代〕
百川倒蹙水欲立,不久却回如鼻吸。
老鱼无守随上下,阁向沧洲空怨泣。
推鳞伐肉走千艘,骨节专车无大及。
几年养此膏血躯,一旦翻为渔者给。
无情之水谁可凭,将作寻常自轻入。
何时更看弄潮儿,头戴火盆来就湿。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海潮的壮观景象。诗人在海边观看潮水,潮水像百川汇聚,瞬间又像鼻子吸气般迅速退去。老鱼在水中无处可守,只能随波逐流,空对着沧洲发出悲哀的哀鸣。水面上,渔船如千艘疾驰,鱼鳞和肉身被推走,而它们的骨骼却无碍地被运送。经过几年辛苦养育的鱼,一旦被渔民捕获,便成了他们的猎物。在这些无情的水流面前,鱼又能依靠什么呢?最后,诗人希望能够再次看到那些玩弄潮水的孩子们,他们顶着火盆,嬉戏打闹,浑身湿透。
注释:
- 倒蹙:潮水向后退去的样子。
- 鼻吸:形容潮水快速退回的样子。
- 阁向沧洲:指鱼在水中无依无靠,向着海的深处感到孤独与惆怅。
- 推鳞伐肉:形容渔船捕鱼的情景,鱼被捕获。
- 无情之水:形容海水无情,不留给鱼任何生存的机会。
- 弄潮儿:指玩水的孩子,象征着无忧无虑的快乐。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梅尧臣(1002年-1060年),字子华,号东皋,宋代诗人,擅长五言绝句和律诗。他的诗风清新自然,语言简练,常以山水、田园为题材,表达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思考。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梅尧臣在海边观潮时,受到潮水壮观景象的启发,反映了他对自然力量的敬畏以及对生命无常的感慨。
诗歌鉴赏:
《青龙海上观潮》是一首生动描绘海潮壮观与生命脆弱的诗篇,诗人通过潮水的涨落,展现了自然的无情与生命的无奈。开篇“百川倒蹙水欲立”以形象的比喻呈现了潮水的力量,接着“老鱼无守随上下”,则引入了生命的无助。鱼在潮水中无处可逃,象征着被大自然支配的命运,令人感到一丝悲凉。诗中“几年养此膏血躯,一旦翻为渔者给”,则更是揭示了人类对自然资源的掠夺,鱼辛苦生存的成果却在瞬间失去,表达了对生命价值的深刻思考。
随后,诗人发出感慨,面对无情之水,鱼只能随波逐流,难以自救。而最后一句“何时更看弄潮儿”则透出一丝希望,孩子们的嬉戏象征着生命的活力与乐趣,尽管面对自然的无情,但人类依然可以找到快乐与生存的意义。这首诗通过生动的意象和深刻的情感,展现了生命的脆弱与自然的伟大,具有深远的哲理性,引人深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百川倒蹙水欲立:形容潮水如百川汇聚,准备猛涨。
- 不久却回如鼻吸:潮水迅速退去,像鼻子吸气般。
- 老鱼无守随上下:老鱼在波浪中失去依靠,随波逐流。
- 阁向沧洲空怨泣:鱼在无边的海洋中感到孤独与悲伤。
- 推鳞伐肉走千艘:渔船出动,捕捞鱼群,形象生动。
- 骨节专车无大及:捕捞的鱼骨骼被搬运,渔民的收获。
- 几年养此膏血躯:鱼在海中辛苦生存多年。
- 一旦翻为渔者给:鱼的生命瞬间变成渔民的收入。
- 无情之水谁可凭:面对无情潮水,鱼无处依靠。
- 将作寻常自轻入:渔民对潮水的态度,视其为常事。
- 何时更看弄潮儿:渴望再次看到孩子们的嬉戏。
- 头戴火盆来就湿:孩子们玩水时的欢乐场景。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潮水比作鼻子吸气,生动形象。
- 拟人:老鱼的“怨泣”赋予鱼类以情感。
- 对仗:整首诗多处使用对仗工整,增强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探讨了自然的无情与生命的脆弱,通过潮水的壮观与渔民的捕捞,反映了人与自然的关系,以及在无情的自然面前生命的无奈与希望。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潮水:象征自然的力量与变化。
- 老鱼:代表生命的脆弱与无助。
- 渔船:象征人类对自然的占有与掠夺。
- 弄潮儿:象征生命的活力与欢乐。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百川倒蹙”形容了什么现象? A. 潮水的涨落
B. 渔民的捕鱼
C. 孩子的嬉戏 -
“老鱼无守随上下”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快乐
B. 无助
C. 自由 -
诗中提到的“弄潮儿”指的是: A. 渔民
B. 孩子
C. 鱼
答案:
- A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望岳》
- 王之涣《登鹳雀楼》
诗词对比:
- 《望岳》:同样展现自然之伟大与人之渺小,但更多的是对自然的敬畏。
- 《登鹳雀楼》:强调了人对自然的向往与对未来的希望,情感基调略显积极。
参考资料:
- 《宋诗选》
- 《唐宋诗词鉴赏》
- 《中国古代文学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