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谒金门 秋望》

时间: 2024-09-19 20:45:55

秋雨里。

目断一溪烟水。

隐隐人家疏树底。

渡头灯火起。

风弄远汀蒲苇。

香冷虚堂窗几。

陡觉夜凉侵翠被。

好怀今有几。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谒金门 秋望
邵亨贞 〔元代〕

秋雨里。目断一溪烟水。隐隐人家疏树底。
渡头灯火起。风弄远汀蒲苇。香冷虚堂窗几。
陡觉夜凉侵翠被。好怀今有几。

白话文翻译

在秋雨中,我远望一条烟雾缭绕的小溪,隐约看到人家的炊烟袅袅,树木稀疏。
渡口的灯火闪烁,风吹动着远处的蒲苇。虚空的堂屋里,香气渐渐冷却,窗前的几件物品。
我突然感觉到夜晚的凉意透过翠绿色的被褥侵袭而来,心中不禁感慨,如今还有多少美好回忆呢?

注释

  • 谒金门:古诗词中常用的词,意为拜访金门,金门为古代名门或指向高尚的境地。
  • 目断:目光所及,尽头的意思。
  • 隐隐:隐约可见的样子。
  • 渡头:渡船的地方。
  • 灯火起:灯光亮起。
  • 汀蒲苇:水边的芦苇。
  • 香冷:香气逐渐消散。
  • 翠被:绿色的被褥。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邵亨贞是元代著名的诗人,生于元代中期,擅长写景抒情,作品多以自然景色为题材,兼具细腻与深刻的情感。

创作背景:该诗作于秋天,诗人在秋雨中思索人生,感受到季节变换带来的孤寂感与对美好时光的追忆。秋天常被视为收获与思考的季节,诗人在此时通过自然的描写表达内心的情感与思绪。

诗歌鉴赏

《谒金门 秋望》通过细腻的自然描写,展现出诗人对秋天的深刻感受。开篇的“秋雨里”便设下了沉静而略显忧伤的基调,诗人以“目断一溪烟水”开始,带领读者进入一个烟雨朦胧的秋日景象,构建出一种清冷而静谧的氛围。接着“隐隐人家疏树底”传达出一种遥远而孤独的感觉,仿佛在寻找某种熟悉的温暖。

“渡头灯火起”的描写为这幅画面增添了些许生活的气息,灯火的闪烁让人感受到生活的温馨与希望,然而随即而来的“风弄远汀蒲苇”又让人感到一丝凉意,似乎生活的温暖在风中被吹散。最后,诗人以“陡觉夜凉侵翠被”来表达内心的感受,夜的凉意让人不由得感到一丝凄凉,回忆起过往的美好与失去的时光。

整首诗的情感在细腻的自然描写中流露无遗,既有对秋天的赞美,也有对生命无常的感慨,给人一种深刻而又遐思的体验。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1. 秋雨里:在秋天的雨中,营造出一种阴冷的氛围。
    2. 目断一溪烟水:目光所及只见烟雾缭绕的小溪,象征模糊而遥远的未来。
    3. 隐隐人家疏树底:隐约可见的烟火,表现出人烟稀少的孤独感。
    4. 渡头灯火起:渡口的灯光升起,象征着生活的点滴希望。
    5. 风弄远汀蒲苇:风吹动远处的蒲苇,带来一种自然的生动感。
    6. 香冷虚堂窗几:堂屋的香气渐渐消散,窗前的几件物品让人感到寂寞。
    7. 陡觉夜凉侵翠被:突然感到夜晚的寒意侵袭被褥,表现出人生的无常。
    8. 好怀今有几:反思如今的美好时光还有多少。
  • 修辞手法

    • 比喻:将秋雨与孤独相联系。
    • 拟人:风在“弄”蒲苇,使自然充满生机。
    • 对仗:整首诗的句式结构对仗工整,增强了韵律感。
  • 主题思想:诗歌通过描写秋天的自然景色,表达了诗人对人生无常的感慨与对美好时光的怀念,整体情感基调深沉而富有哲理。

意象分析

  • 秋雨:象征忧伤与思考。
  • 溪水:流动的时间与记忆。
  • 灯火:生活的希望与温暖。
  • 蒲苇:自然的生机与变化。
  • 翠被:舒适与温暖的象征,反衬内心的寒凉。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目断一溪烟水”表达了什么情感?

    • A. 希望
    • B. 失落
    • C. 激动
    • D. 幸福
  2. “香冷虚堂窗几”中的“香”指的是什么?

    • A. 食物的香味
    • B. 花香
    • C. 生活的美好
    • D. 书香
  3. 诗歌的主题思想是什么?

    • A. 对秋天的赞美
    • B. 对人生无常的感慨
    • C. 对爱情的追忆
    • D. 对自然的热爱

答案

  1. B
  2. C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秋夕》(杜甫):表达对秋天的感慨。
  • 《天净沙·秋思》(马致远):表现孤独与思乡之情。

诗词对比

  • 《登高》(王之涣)与《谒金门 秋望》都描绘了秋天的景象,但《登高》更多地表现了壮阔的自然与人生的哲理,而《秋望》则更加细腻与内省,反映出个人情感的细腻与深刻。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唐诗三百首》
  • 《元代诗鉴赏辞典》
  • 《中国古代诗词概论》

通过以上分析与解读,希望您对邵亨贞的《谒金门 秋望》有了更深入的理解与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