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谒金门 其一 寄蓉舫夫子,用韦庄韵》
时间: 2025-01-10 21:51:31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长相忆。日盼竹边消息。迢递关山人不识。梦魂何处觅。生就菱枝无力。那更雪泥鸿迹。一去雁鱼何寂寂。暮云天际碧。
白话文翻译
长久以来,我一直在思念你。每天都在期待竹林边的消息,遥远的关山阻隔了我们的相识,我的梦魂又该在何处寻找你?生来就像菱角般无力,哪里还能留下雪泥中的鸿爪痕迹?一去雁鸟和鱼儿都显得那么寂寞,暮色中的云彩与天际交融,显得格外清澈。
注释
- 长相忆:长久地思念。
- 日盼:每天都在等待。
- 竹边消息:指竹林旁的消息,暗示与爱人或朋友的联系。
- 迢递:遥远而曲折。
- 关山:指阻隔两地的山和关隘。
- 梦魂:梦境中的灵魂或思念之情。
- 菱枝:菱角的枝,象征柔弱。
- 雪泥鸿迹:比喻曾经留下的痕迹,指往日的记忆。
- 雁鱼:大雁和鱼,象征远离的朋友或爱人。
- 暮云:黄昏时的云彩,象征孤独和思念。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叶璧华,清代诗人,以其清新脱俗的诗风和细腻的情感著称。他的诗作往往表达对人生无常的感慨和对亲友的思念,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个人情感。
创作背景
《谒金门 其一》创作于清代,时值社会动荡和个人情感的交织,诗人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表达了对远方友人的思念之情,反映了当时人们在离别和思念中的孤独感。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展现了诗人对离别与思念的深切体悟。开篇以“长相忆”引入,简练而直白,立即抓住了读者的情感。接着,诗人以“日盼竹边消息”描绘了对朋友的期盼,展现了那种每日挂念的情绪。接下来的“迢递关山人不识”则将思念的遥远与彼此的陌生感结合,渲染出一种无奈的情境。
在“梦魂何处觅”一句中,诗人通过梦境的引入表现了思念的无处安放,仿佛梦中也不知该如何寻找。随后,“生就菱枝无力”以菱角的柔弱比喻自己,表现出一种无能为力的无奈感。而“雪泥鸿迹”则是一种对曾经美好记忆的追忆,提醒人们即使留下的痕迹也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模糊。
最后两句“雁鱼何寂寂,暮云天际碧”则将思念的情绪推向高潮,孤独的雁鱼与清澈的暮云形成鲜明对比,营造出一种既美丽又凄凉的意境。整首诗情感丰富,意象鲜明,深刻地表达了对离别的哀伤与对友人的深切思念。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长相忆:开篇直接表达思念的情感,明确主题。
- 日盼竹边消息:日常的期待与渴望,显现出诗人与友人间的深厚情谊。
- 迢递关山人不识:形象地描绘出两地相隔的遥远与彼此的陌生,增加了思念的无奈感。
- 梦魂何处觅:表现了在梦中也无法找到对方的无助感,梦的虚幻与现实的距离形成对比。
- 生就菱枝无力:自喻无力,展现了思念的脆弱与无奈。
- 那更雪泥鸿迹:提及过去的痕迹,象征着对美好记忆的追怀。
- 一去雁鱼何寂寂:雁与鱼的孤独,进一步强调了离别后的寂寞。
- 暮云天际碧:结尾用自然景象来反衬内心的情感,营造出一种凄美的意境。
修辞手法
- 比喻:如“生就菱枝无力”,将自己的脆弱与无奈比作菱角,形象生动。
- 对仗:诗中多处存在对仗结构,如“雁鱼”与“暮云”,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象征:雪泥鸿迹象征着曾经的美好与遗憾,深入人心。
主题思想
整首诗以思念为主题,强调了人与人之间情感的脆弱与离别的无奈,传达了对往昔美好时光的怀念与对未来的渺茫感。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竹:象征高洁与坚韧,暗示诗人对理想的追求。
- 关山:象征阻隔与距离,反映思念的艰难。
- 菱枝:柔弱,象征诗人的心情与处境。
- 雁鱼:象征孤独与离别,增添了诗的情感深度。
- 暮云:象征时光的流逝与人生的无常。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长相忆”指的是什么情感? A. 忘记
B. 思念
C. 喜悦 -
“雪泥鸿迹”在诗中象征什么? A. 记忆的美好
B. 过去的遗憾
C. 未来的希望 -
诗中提到的“竹边消息”主要指什么? A. 朋友的来信
B. 自然景象
C. 生活琐事
答案
- B
- B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离骚》:屈原的经典之作,同样表达了对故国的思念。
- 《静夜思》:李白的名篇,反映了对故乡的深切怀念。
诗词对比
- 叶璧华《谒金门》与李白《静夜思》:两首诗都表达了思念的情感,但叶璧华的诗更多地着眼于人与人之间的情感联系,而李白则侧重于对故乡的怀念。两者在情感基调上虽有共通之处,但表现形式各异,前者细腻而婉约,后者则豪放而直接。
参考资料
- 《清代诗人研究》
- 《古典诗词的美学》
- 《叶璧华诗词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