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原已席上赋十月菊》
时间: 2024-09-19 21:35:31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布袍萧索不胜凉,坐爱芳心共日光。何用门前看五柳,始知秋后有重阳。故园栽处田应熟,小市开时药正香。自古交期须岁晚,相过不敢避风霜。
白话文翻译:
我穿着单薄的布袍,感到寒冷难耐,却喜欢坐在阳光下,感受芳香与温暖。何必在门前看着五柳树,才知道秋天过后就是重阳节。在故园种植的地方,庄稼应该已经成熟,小市场开放时,药材的香气正浓。自古以来,交友的时机往往在年末,即使面对风霜,我们也不敢回避。
注释:
- 布袍萧索:形容穿着单薄的布袍,感到寒冷。
- 不胜凉:无法抵御寒冷。
- 芳心:指菊花,因其香气而称。
- 五柳:指五柳先生,陶渊明的别号,此处代指陶渊明,也象征隐逸生活。
- 重阳:农历九月初九,传统节日,有登高赏菊的习俗。
- 交期:交友的时机。
- 岁晚:年末。
典故解析:
- 五柳:陶渊明在《五柳先生传》中自称五柳先生,表达了他隐逸山林、不问世事的生活态度。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李东阳(1447-1516),明代文学家、政治家,字宾之,号西涯,江西南昌人。他的诗文风格清新自然,尤其擅长写景抒情。此诗可能是在一个秋日的宴会上,作者感慨时光流转,友情珍贵而作。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是在一个秋日的宴会上,作者感慨时光流转,友情珍贵而作。诗中提到的“十月菊”象征着秋天的到来,而“重阳”则是传统的节日,强调了时间的流逝和友情的珍贵。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秋日为背景,通过描绘布袍的单薄、菊花的芳香、五柳的隐逸、重阳的节日氛围,表达了作者对时光流转的感慨和对友情的珍视。诗中“布袍萧索不胜凉”一句,既描绘了秋日的寒冷,也隐喻了作者内心的孤寂。而“坐爱芳心共日光”则展现了作者在寒冷中寻找温暖的心态。后两句通过对故园和市场的描绘,进一步强化了秋日的丰收和生活的气息。最后两句则强调了友情的珍贵,即使在岁末风霜中,也不敢回避相聚的时光。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表达了作者对生活的深刻感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布袍萧索不胜凉:描绘了秋日的寒冷,布袍单薄,无法抵御寒意。
- 坐爱芳心共日光:表达了作者在寒冷中寻找温暖的心态,喜欢坐在阳光下,感受菊花的芳香。
- 何用门前看五柳,始知秋后有重阳:通过五柳和重阳的典故,强调了时间的流逝和节日的到来。
- 故园栽处田应熟,小市开时药正香:描绘了秋日的丰收和市场的热闹,药材的香气正浓。
- 自古交期须岁晚,相过不敢避风霜:强调了友情的珍贵,即使在岁末风霜中,也不敢回避相聚的时光。
修辞手法:
- 拟人:“芳心共日光”将菊花拟人化,赋予其情感。
- 对仗:“布袍萧索不胜凉”与“坐爱芳心共日光”形成对仗,增强了语言的节奏感。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主题是感慨时光流转和珍视友情。通过秋日的景象和重阳的节日氛围,表达了作者对生活的深刻感悟和对友情的珍视。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布袍:象征单薄和寒冷。
- 芳心:象征菊花的芳香和温暖。
- 五柳:象征隐逸和陶渊明的生活态度。
- 重阳:象征节日的氛围和时间的流逝。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布袍萧索不胜凉”一句,描绘了什么景象? A. 春天的温暖 B. 秋天的寒冷 C. 夏天的炎热 D. 冬天的严寒
-
“坐爱芳心共日光”中的“芳心”指的是什么? A. 梅花 B. 菊花 C. 兰花 D. 桃花
-
诗中提到的“五柳”与哪位历史人物有关? A. 李白 B. 杜甫 C. 陶渊明 D. 王维
-
“自古交期须岁晚”一句,强调了什么? A. 时间的流逝 B. 友情的珍贵 C. 节日的氛围 D. 生活的气息
答案:1. B 2. B 3. C 4.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陶渊明的《饮酒·其五》:同样表达了隐逸生活的态度和对友情的珍视。
- 杜甫的《登高》:通过描绘秋日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对时光流转的感慨。
诗词对比:
- 李东阳的《周原已席上赋十月菊》与陶渊明的《饮酒·其五》:两者都表达了隐逸生活的态度和对友情的珍视,但李东阳的诗更注重对秋日景象的描绘。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李东阳诗集》:收录了李东阳的诗歌作品,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其诗歌风格。
- 《陶渊明集》:收录了陶渊明的诗歌作品,可以更深入地了解五柳先生的生活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