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波光万顷秋,层石枕江流。
野鸟窥人笑,山花解客愁。
晴云开紫阁,岩树架青楼。
唱晚渔歌乱,相期结胜游。
白话文翻译:
秋天的水面波光粼粼,层叠的石头靠着江水流淌。
野鸟在旁偷偷观察,似乎在笑着看人;山花却能解去客人的忧愁。
晴朗的云彩映衬着紫色的阁楼,岩石上的树木构成了青色的楼阁。
傍晚时分,渔歌嘹亮,大家约定一起游玩。
注释:
- 波光万顷:形容水面波光闪烁,广阔无边。
- 层石:指重叠的石头。
- 枕江流:靠着江水流动。
- 窥人笑:形容野鸟观察人类的情景,似乎发出笑声。
- 山花解客愁:山中的花草能解除旅人的忧愁。
- 晴云开紫阁:晴天的云彩映衬着紫色的阁楼。
- 岩树架青楼:山石上的树木仿佛架起了青色的楼阁。
- 唱晚渔歌乱:傍晚时分渔民唱歌,声响混杂。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吴捷,明代诗人,生平事迹较少记载,作品多以描写自然景色和抒发个人情感见长。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常常流露出对生活的热爱。
创作背景:
《舟次回龙镇即景》可能是在吴捷一次舟行至回龙镇时创作,沿途的美丽自然景色引发了他的灵感,表达了他对自然的赞美以及对生活的感悟。
诗歌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秋日江边图景,展现了自然与人文的和谐共生。开篇“波光万顷秋”生动地描绘出秋天水面的波光,给人一种辽阔的视觉感受。接着“层石枕江流”则构建出一种稳重的自然景观,石头与流水的结合象征着时间的流逝。接下来的“野鸟窥人笑,山花解客愁”则呈现出人与自然间的互动,鸟儿的观察与笑意,花儿的美丽能够驱散客人的忧愁,表现了自然的生机与人类的感受之间的联系。后半部分“晴云开紫阁,岩树架青楼”则通过晴天的云彩和山石上的树木构建出一种宁静且美丽的环境,给人一种无比的舒适感。最后一句“唱晚渔歌乱,相期结胜游”则表达了渔民们在傍晚时分的欢声笑语,生动地展现了渔民生活的乐趣和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波光万顷秋:描绘秋季水面波光的壮丽景象。
- 层石枕江流:石头层层叠叠,依靠在江水之上。
- 野鸟窥人笑:鸟儿在观望人类的活动,仿佛在嬉笑。
- 山花解客愁:山中的花草能够消解旅客的忧伤。
- 晴云开紫阁:晴空万里,云彩映衬着紫色的阁楼。
- 岩树架青楼:岩石和树木自然形成了一种美丽的结构。
- 唱晚渔歌乱:傍晚时分,渔歌声此起彼伏。
- 相期结胜游:大家约定一起去游玩,结下美好的缘分。
-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自然景色与人类情感融为一体,表现出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
- 拟人:野鸟的观察与笑声赋予了自然生命,增强了画面的生动感。
- 对仗:如“晴云开紫阁,岩树架青楼”,上下句各有意境,增添了诗的韵律感。
-
主题思想: 诗歌通过描绘自然景色,反映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展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好图景。
意象分析:
- 波光:象征着生命的活力与流动。
- 层石:代表着坚韧与稳定的自然力量。
- 野鸟:象征着自由与灵动。
- 山花:代表着自然的美丽与生机。
- 晴云:象征着晴朗的心情与希望。
- 渔歌:体现了人类对自然的依赖与生活的乐趣。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波光万顷秋”表达了什么意境? A. 冬天的寒冷
B. 秋天的水面波光粼粼
C. 夏天的炎热 -
“山花解客愁”中“解”字的意思是: A. 结束
B. 消除
C. 解决 -
诗中表达了人与自然的关系,这种关系是: A. 矛盾
B. 和谐
C. 对立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山中与幽人对酌》 - 李白
- 《早发白帝城》 - 李白
诗词对比:
- 李白的《早发白帝城》与吴捷的《舟次回龙镇即景》同样描绘了壮丽的自然景象,但李白更多的是表达对时间流逝的感慨,而吴捷则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两首诗皆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但在情感基调上具有一定的差异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