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西湖杂曲 其二
原文展示:
平湖一带绕山根,
山上禅宫湖上村。
逋客宅边招隐士,
鄂王坟上赛忠魂。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西湖周边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平湖环绕着山的根部,山上有禅宗寺庙,湖边则有村庄。漂泊的游客在隐士的家附近驻足,鄂王的坟墓上则有赛忠魂的活动。
注释:
- 平湖:指西湖的平坦水面。
- 绕:环绕,环抱。
- 山根:山的底部。
- 禅宫:指寺庙,特别是禅宗的佛教寺庙。
- 逋客:指逃避现实的客人,游子。
- 宅边:房子附近。
- 招隐士:邀请隐居的人来做客。
- 鄂王:指鄂国王,可能指的是历史上的一位王者。
- 赛忠魂:指祭奠忠臣的活动。
典故解析:
- 鄂王:可能指的是历史上著名的忠诚人物,表现出对忠诚的敬仰。
- 隐士:古代社会中,隐士通常是指那些追求清净生活、脱离尘世的人,具有一定的文化和哲学内涵。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区大相是明代的诗人,以其清新的诗风和对自然景色的细腻描绘而著称。他的作品多描写江南水乡的秀美景致,反映了他对生活的热爱和对大自然的赞美。
创作背景:
本诗创作于明代,正值社会动荡之际,诗人借景抒情,表达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同时也反映了对忠诚精神的追思。
诗歌鉴赏:
《西湖杂曲 其二》是一首描绘西湖自然风光和人文情怀的诗作。诗中以简练的语言勾勒出优美的湖光山色,展现了西湖的宁静与和谐美。开篇“平湖一带绕山根”,将湖与山的关系巧妙地结合在一起,营造出一种环绕包围的感觉,展现出西湖的灵动和自然之美。接下来的“山上禅宫湖上村”,则进一步深化了这种意境,禅院与村庄的交融,既反映了人们对宁静的追求,也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
诗的后两句“逋客宅边招隐士,鄂王坟上赛忠魂”,则引入了人文历史的深度。逋客与隐士的交往,象征着一种对精神世界的探索;而鄂王的坟墓,则隐含了对历史忠臣的缅怀,展现了人们对忠诚与正义的向往。整首诗在描绘自然景色的同时,融入了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哲学思考,使得作品既具美感又富含内涵。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平湖一带绕山根:描绘了西湖的地理位置,湖水环绕着山的根部,展现出自然的环抱之美。
- 山上禅宫湖上村:山上有寺庙,湖边有村庄,表现了自然与人文的结合。
- 逋客宅边招隐士:逋客在隐士的家附近,暗示着一种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 鄂王坟上赛忠魂:提到鄂王的坟墓,反映了对忠臣的追思和敬仰。
-
修辞手法:
- 对仗:诗中使用了对仗的手法,如“山根”和“湖上”,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隐喻:将隐士和逋客的关系隐喻为精神追求与现实生活的对比。
-
主题思想:整首诗围绕自然与人文的和谐,表现出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以及对忠诚精神的追思,展现了明代文人对精神世界的探索。
意象分析:
- 平湖:象征宁静与自然的美。
- 禅宫:代表着清净与智慧的追求。
- 村庄:体现了人类与自然的和谐共处。
- 鄂王坟:象征着忠诚与历史的追思。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平湖一带绕山根”中的“绕”字可以理解为: A. 直行
B. 环绕
C. 分开 -
“逋客宅边招隐士”中,逋客的意思是: A. 隐士
B. 游子
C. 王子 -
诗中提到的“鄂王”是指: A. 忠臣
B. 逃避者
C. 历史上的王者
答案:
- B
- B
-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春江花月夜》 - 张若虚
- 《夜泊牛渚怀古》 - 李白
诗词对比:
- 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与区大相的《西湖杂曲 其二》同样以水乡风光为题材,但前者更侧重于夜景的描绘,表现出一种深邃的孤独感,而后者则通过隐士和忠魂的意象,展现出对人文精神的思考。
参考资料:
- 《明代诗人群像》
- 《中国古诗词鉴赏辞典》
- 《西湖文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