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远曲》
时间: 2025-01-11 07:46:11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望远曲
朝朝候归信,日日登高台。
行人未去植庭梅,别来三见庭花开。
庭花开尽复几时,春光骀荡阻佳期。
愁来望远烟尘隔,空怜绿鬓风吹白。
何当归见远行客。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远方归人的思念与期待。每天都在等待归来的消息,每天都登上高台眺望。远行的人还未去种植庭院中的梅花,自从分别后,我已经三次看到庭中的花开了。庭中的花开得何时才能结束呢?春光如同奔腾的潮水,阻碍了美好的相聚时机。愁苦中,我望向遥远的烟尘,却只能空自怜惜那些曾经青丝的鬓发,如今已被风吹白。何时才能再次见到远行的朋友呢?
注释:
- 朝朝:每天。
- 候归信:等待归来的消息。
- 高台:高处的台子,用来眺望。
- 行人:远行的人。
- 植庭梅:在庭院里种梅花。
- 庭花:庭院中的花。
- 骀荡:奔腾,形容春光流逝很快。
- 佳期:美好的相聚时光。
- 愁来:愁苦袭来。
- 烟尘:远处的尘土,指远行的路途。
- 绿鬓:年轻时的黑发。
- 风吹白:岁月流逝,鬓发变白。
典故解析:
本诗虽无明显典故,但通过描绘庭院花开的景象,反映出作者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以及对归人的期盼,体现出古人常有的思乡与等待的情感。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孟郊(751年-814年),字东野,号懿堂,唐代诗人。他以豪放、清新、含蓄的风格著称,尤其擅长五言诗,且多表现个人的情感与社会的苦难。他的作品常蕴含深厚的感情,富有哲理性。
创作背景:
《望远曲》是孟郊在其晚年创作的一首诗,反映出他对归乡的渴望与对人生无常的感叹。唐代盛行的仕途文化让他在外求官时,常常对家乡、亲友充满思念。
诗歌鉴赏:
《望远曲》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展现了诗人对归人的深切期盼。诗的开头两句“朝朝候归信,日日登高台”便将读者带入一种期待与焦虑的氛围中,表现出日复一日的等待是多么的无奈。接着,诗人用“行人未去植庭梅,别来三见庭花开”来描绘时间的流逝,庭院的花开似乎在提醒着诗人,生命的美好与短暂。随着“庭花开尽复几时,春光骀荡阻佳期”,诗人感受到春光的流逝与佳期的遥不可及,愁苦的情绪逐渐加深。最后几句“愁来望远烟尘隔,空怜绿鬓风吹白”更是将愁苦推向高潮,表达了对逝去青春的无奈与对远行人的深切思念。整首诗以细腻的情感、丰富的意象和流畅的语言,展现了深厚的思乡情怀,蕴含着对岁月流逝的感慨,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朝朝候归信,日日登高台:每天等待归来的消息,每天都在高台上眺望。
- 行人未去植庭梅,别来三见庭花开:远行的人尚未去种梅花,自从分别后,我已经三次看到了庭中的花开。
- 庭花开尽复几时,春光骀荡阻佳期:庭中的花开到何时才能结束呢?春光如同奔腾的潮水,阻碍了美好的相聚时机。
- 愁来望远烟尘隔,空怜绿鬓风吹白:愁苦中,我望向遥远的烟尘,却只能空自怜惜那曾经的青丝,如今已被风吹白。
- 何当归见远行客:何时才能再次见到远行的朋友呢?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春光比作奔腾的潮水,形象地表现出时间的流逝。
- 对仗:诗中多处使用对仗手法,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表达了诗人对离别的思念与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展现出对人生无常的深刻理解,体现了古代文人特有的忧伤与哲思。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高台:象征着思念与期待的高度。
- 庭花:象征着生命的美好与短暂。
- 春光:象征着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无常。
- 烟尘:象征着远方的路途与归人。
- 绿鬓:象征着青春的逝去。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日日登高台”表达了什么情感?
- A. 兴奋
- B. 期待
- C. 忧伤
-
“庭花开尽复几时”中“几时”的意思是?
- A. 何时
- B. 多少
- C. 多久
-
诗人对远行者的心情是怎样的?
- A. 无所谓
- B. 思念
- C. 愤怒
答案: 1-B; 2-A; 3-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的《静夜思》
- 杜甫的《月夜忆舍弟》
诗词对比:
- 《静夜思》与《望远曲》均表达了对亲人的思念,但《静夜思》更多地表现了夜晚的孤独与思乡情,而《望远曲》则通过春花的意象,呈现出对时光的感慨与期待的愁苦。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与艺术》
- 《诗词鉴赏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