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仙曲》

时间: 2025-01-26 00:48:11

仙教生为门,仙宗静为根。

持心若妄求,服食安足论。

铲惑有灵药,饵真成本源。

自当出尘网,驭凤登昆仑。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求仙曲
作者: 孟郊 〔唐代〕

仙教生为门,仙宗静为根。
持心若妄求,服食安足论。
铲惑有灵药,饵真成本源。
自当出尘网,驭凤登昆仑。

白话文翻译:

求仙的道路,以修道为根本。
若心中妄图追求,吃药又有什么意义?
铲除迷惑有灵丹妙药,服用真药才能回归本源。
自当摆脱尘世的束缚,驾驭凤凰登上昆仑山。

注释:

字词注释:

  • 仙教: 指修道的教义或道理。
  • 仙宗: 指道教的宗旨或理念。
  • 持心: 保持内心的状态。
  • 妄求: 妄想追求,指不切实际的追求。
  • 服食: 吃药,服用丹药。
  • 铲惑: 消除迷惑,去除疑虑。
  • 灵药: 具有神奇功效的药物。
  • 饵真: 指真正的食物或药物。
  • 尘网: 形容世俗的纷扰与束缚。
  • 驭凤: 驾驭凤凰,象征着超凡的境界。
  • 昆仑: 传说中的仙山,象征着高远的理想和追求。

典故解析:

  • 昆仑山: 在中国古代神话中,昆仑山被认为是神仙居住的地方,象征着长生不老和至高无上的境界。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孟郊(751年-814年),字东野,号天池,唐代诗人,以其清新脱俗的诗风和深刻的思想见长。他的作品多反映个人的理想追求与社会现实的矛盾,常带有一种悲壮的情感。

创作背景:
《求仙曲》创作于孟郊对道教文化的思考时期,表达了对长生不老、超脱尘世的渴望。唐代是道教盛行的时期,许多文人都对道教的哲学和实践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诗歌鉴赏:

《求仙曲》是孟郊对道教思想的一种深刻反思,诗中以“仙教”和“仙宗”开头,明确了追求仙道的方向。诗人在这里强调,追求仙道不仅仅是外在的修炼,更是内心的坚持和信念。前两句通过“门”和“根”的对比,勾勒出修道的框架,暗示着道教的教义与内心的修养是不可分割的。

接下来的“持心若妄求,服食安足论”表达了一种对外在修炼的质疑,认为如果内心不坚定,单靠吃药服药是无济于事的。这一观点在道教文化中有着深厚的基础,强调内心的修养与外在的行为必须相辅相成。

后两句“铲惑有灵药,饵真成本源”则引导出一种更为积极的信念,真正的灵药在于铲除内心的迷惑,回归真实的自我。在这种自我觉醒中,可以“自当出尘网,驭凤登昆仑”,超越尘世的束缚,达到理想中的境界。这种表达不仅展示了诗人对道教理想境界的追求,也反映了他对人生意义的深刻思考。

整首诗以清晰的结构和深刻的思想,展现了孟郊对道教文化的理解与追求,同时也表达了他对人生态度的思考,展现了他作为一位诗人对人生与哲学的独特见解。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仙教生为门,仙宗静为根:强调道教的教义作为修道的基础。
  2. 持心若妄求,服食安足论:内心若不坚定,求道无效,单纯依赖外在的修炼是没有意义的。
  3. 铲惑有灵药,饵真成本源:消除心中的迷惑,真正的“灵药”在于自我认知与内心的清明。
  4. 自当出尘网,驭凤登昆仑:在自我修炼后,可以摆脱世俗的束缚,达到理想的境界。

修辞手法:

  • 对仗:如“生为门,静为根”形成对称。
  • 比喻:将追求仙道比作驭凤登山,形象生动,寓意深远。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主题在于追求内心的修炼与觉醒,强调真实自我的回归,反映了对道教思想的深刻理解和对人生意义的追求。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仙教:象征道教的哲学与教义,追求超脱的生活。
  • 灵药:象征内心的觉醒与真实的自我实现。
  • 昆仑:象征理想的境界与超凡的存在。

这些意象不仅构成了诗的主题,也反映了诗人对道教文化的深厚理解。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持心若妄求”中的“妄求”是什么意思? A. 真诚追求
    B. 不切实际的追求
    C. 认真希望
    D. 轻松希望

  2. 诗中提到的“昆仑”象征着什么? A. 坚实的土地
    B. 理想的境界
    C. 普通的生活
    D. 过往的记忆

  3. “自当出尘网,驭凤登昆仑”所表达的情感是什么? A. 对世俗的无奈
    B. 对理想生活的向往
    C. 对过去的追忆
    D. 对生活的失望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登高》 by 杜甫
  • 《庐山谣》 by 李白

诗词对比:

  • 孟郊的《求仙曲》与李白的《将进酒》均反映了对超脱与理想生活的追求,但前者更侧重内心的修炼,后者则强调对人生享乐的追求,展现出不同的哲学思考。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概论》
  • 《道教文化与诗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