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张树筠先生咏怀二首 其一》

时间: 2025-01-11 05:57:28

岐黄垂训几多年,惟有先生得奥玄。

诊脉神超三九候,调方义贯万千篇。

活人妙诀时时用,济世真言代代传。

更喜萱帏康健在,莱衣绚彩药陶然。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岐黄垂训几多年,
惟有先生得奥玄。
诊脉神超三九候,
调方义贯万千篇。
活人妙诀时时用,
济世真言代代传。
更喜萱帏康健在,
莱衣绚彩药陶然。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对医学的敬仰,特别是对一位医者的赞美。诗中提到岐黄(即黄帝内经所传的医学知识)传承了多少年,而只有这位先生得到了其中的奥秘。通过精湛的脉诊技巧,他能超越常人的三九候(即三九天的脉象),调方的义理贯穿万千篇幅的医学著作。他的妙诀能时常应用于活人之中,济世的真言代代相传。更令人欣喜的是,萱草的帷幕下,身体康健的人们穿着华丽的衣服,药物的效果令人陶醉。

注释

  • 岐黄:指的是《黄帝内经》,是中国古代最著名的医学经典之一。
  • 三九候:指冬季最冷的三九天,通常用来形容脉象的变化。
  • 调方:调配药方,指中医的用药原则和技巧。
  • 萱帏:用萱草编成的帷幕,象征安宁和健康。
  • 莱衣:指用莱菔等植物染制的衣物,象征华丽和健康。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陈增源是清代的一位诗人,擅长古典诗词,作品多以咏怀和抒情见长。他的诗歌往往融入对社会的观察和对人情的思考,风格朴实而深刻。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清代,正值中医理论和实践逐渐受到重视的时期。诗人通过咏怀的方式,表达对医学的尊重和对医生的崇敬,反映了当时人们对健康与长寿的追求。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医学为主题,展现了诗人对医生的高度赞美和对中医学术的崇敬。诗中通过“岐黄垂训”开篇,直接引入了中医的传统,强调了其久远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接着,诗人以“惟有先生得奥玄”来突出这位医生的独特才能,暗示他不仅仅是一个技术工匠,更是一个拥有深厚医学知识和经验的智者。

在描写诊脉和调方的过程中,诗人运用“神超”与“义贯”这样的词汇,体现了这位医生的超凡技艺和对医学理论的深刻理解。诗中“活人妙诀时时用,济世真言代代传”则进一步深化了对医生角色的肯定,强调了医学不仅是技术,更是关怀和责任。

最后,诗人在结尾部分提到“更喜萱帏康健在,莱衣绚彩药陶然”,此处展现了一种健康美好的生活状态,传达了诗人对医术带来幸福生活的美好期待。整体来看,诗歌在赞美医术的同时,也表达了对生命的尊重与珍视,同时反映了社会对健康和幸福的追求。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岐黄垂训几多年:提到《黄帝内经》传承的历史,指出医学的悠久。
  2. 惟有先生得奥玄:强调这位医生独特的医学理解和才能。
  3. 诊脉神超三九候:赞美医生在脉诊方面的非凡技艺。
  4. 调方义贯万千篇:指出医生在调配药方时,深刻理解其理论。
  5. 活人妙诀时时用:强调医生的技巧常常用于救治生命。
  6. 济世真言代代传:表明医生的医术和思想代代相传。
  7. 更喜萱帏康健在:描绘健康美好的生活环境。
  8. 莱衣绚彩药陶然:表现在医生的努力下,大家都过上了快乐的生活。

修辞手法

  • 对仗:如“活人妙诀”和“济世真言”,形成对称的句式,增强诗的韵律感。
  • 比喻:诗人用“萱帏”“莱衣”等意象,传递健康与美好生活的象征。
  • 夸张:如“神超”,强调医生的技艺超凡。

主题思想:这首诗歌通过对医生技艺的赞美,表达了对中医文化的尊重和对健康生活的向往,体现了古人对生命的珍视和对医者的崇敬。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岐黄:象征传统医学的智慧与传承。
  • 神超:象征医者的高超技艺。
  • 萱帏:象征着家庭的健康和幸福。
  • 莱衣:象征生活的富足与美好。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岐黄”指的是什么?

    • A. 医学经典
    • B. 一种植物
    • C. 医生的名字
    • D. 一种药材
  2. “三九候”指的是哪个季节?

    • A. 春季
    • B. 夏季
    • C. 秋季
    • D. 冬季
  3. 诗中提到的“活人妙诀”指的是什么?

    • A. 医生的救人技巧
    • B. 一种药物
    • C. 生活的哲学
    • D. 健康的饮食

答案

  1. A
  2. D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庐山谣》:同样涉及自然与生命的主题。
  • 《春江花月夜》:表达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诗词对比

  • 对比《静夜思》中的思乡情与《和张树筠先生咏怀二首 其一》中的医德情怀,两者在情感表达上有异曲同工之处,都是对生活的深切关注,但前者偏重于情感的思念,后者则强调社会责任与健康的重要。

参考资料

  • 《中国古代诗歌选》:介绍古代诗歌的背景与风格。
  • 《中医文化》:探讨中医的历史与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