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调】蟾宫曲_画堂深夜宴》
时间: 2025-01-26 00:59:28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双调蟾宫曲·画堂深夜宴
作者:张子友 〔元代〕
画堂深夜宴初开,
香霭雕盘,烛焰银台。
妙舞轻歌,翠红乡十二金钗。
会受用簪缨贵客,
笑谁同量卷江淮。
祗从安排,左右扶策,
月转花梢,讯马回来。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词描绘了一个华丽的夜宴场景。夜幕降临,宴会刚刚开始,香气萦绕在雕刻精美的盘子上,烛光映照着银色的台面。美妙的舞蹈轻歌曼舞,身穿翠红衣裳的女子如十二金钗般璀璨。宴会上宾客们都身着华贵的服饰,笑声和谈语中,谁又能与之相比,仿佛在评量着江淮的风光。宴会的安排尽显精致,左右有人扶持,月光透过花梢洒落下来,马也在此时归来。
注释
字词注释:
- 画堂:指装饰华美的厅堂。
- 香霭:香气弥漫的雾气。
- 雕盘:雕刻精美的盘子。
- 银台:银色的餐桌或台面。
- 妙舞轻歌:形容舞蹈优美,歌声轻柔。
- 翠红乡:形容衣物颜色鲜艳。
- 十二金钗:比喻女子的美丽,象征繁华。
- 笔者用“簪缨贵客”描述宴会的主角,显示了他们的地位和风光。
典故解析:
- “卷江淮”:象征江淮地区的美景,隐喻宴会的豪华与富饶。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张子友,元代词人,生平不详,创作风格受宋词影响,善于描绘生活场景,情感细腻。
创作背景: 此词创作于元代,正值社会经济繁荣,士人阶层的生活逐渐富裕,夜宴成为一种社交活动,体现了当时的生活风尚和文化氛围。
诗歌鉴赏
这首词通过描绘夜宴的华美场景,展现了元代上层社会的奢华和繁荣。开篇以“画堂深夜宴初开”引入,给读者一种身临其境的感受,随后通过“香霭雕盘,烛焰银台”细致描绘了宴会的氛围,烘托出一种温馨而华贵的气息。词中“妙舞轻歌”描绘了宴会上舞蹈与歌唱的优雅,体现了当时女性的美丽与才情,而“翠红乡十二金钗”则进一步强调了女性的装扮与光彩。整首词在描绘宴会的同时,也流露出对社会地位和繁华生活的自豪感。
诗的后半部分“会受用簪缨贵客,笑谁同量卷江淮”,表露出对权贵的交往和对美景的欣赏,似乎在暗示着对权力和财富的追求。最后两句“月转花梢,讯马回来”以月亮和归来的马为意象,给人以宁静而惆怅的感觉,仿佛在强调时间的流逝与人生的无常。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画堂深夜宴初开”:描绘夜宴的开始,设置了场景。
- “香霭雕盘,烛焰银台”:通过香气和烛光渲染出宴会的气氛。
- “妙舞轻歌,翠红乡十二金钗”:描写女子的舞姿和服装,象征美丽。
- “会受用簪缨贵客”:提及参加宴会的贵客,暗示社会地位。
- “笑谁同量卷江淮”:表现宴会中欢乐的气氛和对美景的赞美。
- “祗从安排,左右扶策”:描绘宴会的精致安排和周到服务。
- “月转花梢,讯马回来”:月光与归马的意象,寓意时间的流逝与人生感慨。
修辞手法:
- 比喻:用“十二金钗”比喻女子的美。
- 拟人:月亮和花的互动,增添了诗意。
- 对仗:整首词讲究对仗工整,增强了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词以宴会为背景,表现了对繁华生活的向往与感慨,既有欢乐的氛围,也流露出对时间流逝和人生无常的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画堂:象征华丽的生活场景。
- 香霭:代表宴会的愉悦氛围。
- 月光:象征宁静与神秘。
- 马:象征归来与流逝的时间。
每个意象都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展现了当时社会的繁荣与生活的多姿多彩。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这首词的作者是?
A. 李白
B. 张子友
C. 杜甫
D. 白居易 -
“翠红乡十二金钗”中的“金钗”象征什么?
A. 地位
B. 美丽
C. 财富
D. 权力 -
词中描绘的宴会是在什么时间进行的?
A. 早晨
B. 下午
C. 深夜
D. 晚上
答案:
- B
- B
-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如梦令》李清照
- 《长恨歌》白居易
诗词对比: 与李清照的《如梦令》对比,可以看出两者都描绘了女性的美丽与宴会的奢华,但李清照更强调内心情感,而张子友则更注重外在的场景描写与社交氛围。
参考资料
- 《元代文学研究》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元曲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