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示黎如璋》

时间: 2025-01-11 06:08:07

丹即筌蹄道即鱼,忘筌得道證空虚。

莫坚守抱无为一,扑碎空虚一也无。

妙有灵丹常赫赫,含容法界自如如。

随缘应感长清静,九载金刚不坏躯。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示黎如璋
作者:崔羽 〔宋代〕

丹即筌蹄道即鱼,
忘筌得道證空虚。
莫坚守抱无为一,
扑碎空虚一也无。
妙有灵丹常赫赫,
含容法界自如如。
随缘应感长清静,
九载金刚不坏躯。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的意思是:
“红色的丹药就如同捕鱼的筌,所谓的道理就如同被捕获的鱼,若能忘却筌具,便能证得空灵的真理。不要固执地守住无为的理念,扑灭了空虚,反而一无所获。神奇的灵丹总是闪烁着光辉,蕴含着法界,随心所欲、轻松自在。随缘而生的感应使我心境平和,经过九年的修行,身体如金刚般坚韧、不会被摧毁。”


注释

字词注释

  • :指丹药,象征修炼的成果。
  • :捕鱼的网具,指约束。
  • :指道理或真理。
  • 无为:道教哲学中指不刻意作为。
  • 灵丹:比喻修行的成果。
  • 法界:宇宙的真理与法则。
  • 随缘:顺应缘分而行事。
  • 金刚不坏:形容坚韧不拔的状态。

典故解析

  • 筌蹄与鱼:出自《庄子》,用以说明人不应该执着于外在事物。
  • 九载金刚:指长期的修行,强调持之以恒的精神。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崔羽,宋代诗人,生平不详,但其作品多带有哲理性,关注道教思想,常以简练的语言表达深邃的哲理。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宋代,期间社会动荡与思想激荡,许多文人开始探索个人内心与宇宙的关系,崔羽通过此诗表达了对道教思想的理解与追求。


诗歌鉴赏

《示黎如璋》将道教思想与修行的体验融为一体,展现了诗人对人生意义的思考。诗中提到的“丹即筌蹄,道即鱼”,通过比喻的形式表现了对外在事物执念的否定,强调内心的空灵与自由。前两句引入了诗歌的核心思想:忘却执念,才能领悟真正的道理。

接下来的“莫坚守抱无为一”,则进一步引导读者认识到,过于坚守某种理念,反而会让人陷入无谓的挣扎与空虚之中。诗人以“扑碎空虚一也无”告诫人们,放下执念,才能迎来心灵的宁静。

“妙有灵丹常赫赫,含容法界自如如”,此处描绘了修行者达到的境界,灵丹象征着智慧与真理的显现。而“随缘应感长清静”,则是对随和、内心平和状态的追求。最后一句“九载金刚不坏躯”则是对自身修行成果的自信表达,强调了长期坚持的重要性。

整首诗在哲理的深度与艺术的表现上都达到了很高的水平,给人以深思与启发。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丹即筌蹄道即鱼:红色的丹药如同捕鱼的网具,象征着被束缚的状态。
  • 忘筌得道證空虚:若忘却外在的束缚,便能领悟真理,证明空灵的存在。
  • 莫坚守抱无为一:不要过于执着于无为的理念。
  • 扑碎空虚一也无:即使试图消灭空虚,仍然一无所获。
  • 妙有灵丹常赫赫:神奇的灵丹总是闪耀着光辉。
  • 含容法界自如如:能够包容宇宙的法则,轻松自在。
  • 随缘应感长清静:顺应缘分而感受到长久的宁静。
  • 九载金刚不坏躯:经过九年的修行,身体如金刚般坚韧不摧。

修辞手法

  • 比喻:将丹药与筌蹄、道理与鱼相比较,增强了诗意的表达。
  • 对仗:上下句之间有很强的对称性,增强了韵律感。

主题思想
本诗表达了对道教思想的深刻理解,强调放下执念、追求内心的宁静与和谐,以及通过长期修行获得的智慧和坚韧的身体。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象征修行成果与智慧。
  • 筌蹄:代表外在束缚与执念。
  • 灵丹:指内心的智慧与觉悟。
  • 金刚:象征坚韧不拔的精神与体魄。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丹”象征什么?
    A. 捕捉
    B. 修行成果
    C. 空虚
    D. 理念

  2. “扑碎空虚一也无”中“空虚”指什么?
    A. 实际存在的东西
    B. 内心的无意义感
    C. 外在环境
    D. 身体状态

  3. 诗中提到的“九载金刚”强调什么?
    A. 时间的长短
    B. 坚持的重要性
    C. 身体的脆弱
    D. 道教的理念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的《终南山》:同样体现了道教哲学与自然的和谐。
  • 李白的《将进酒》:表达了对人生与自由的追求。

诗词对比
对比崔羽与王维的作品,崔羽更侧重于内心的修行与哲理的探讨,而王维则更倾向于自然景观与人文情感的结合。两者在风格上各有千秋,但都体现了对道教思想的关注。


参考资料

  • 《宋代诗人崔羽研究》
  • 《道教文化与宋代诗歌》
  • 《中国古代诗词欣赏与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