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忆昔吴宫无事时,
满城杨柳舞西施。
如今柳尽西施死,
恨杀当年陌上儿。
白话文翻译:
回想当年在吴宫无所事事的时候,
满城的杨柳在微风中摇曳,就像西施那样美丽。
如今柳树已经枯尽,西施也已死去,
我恨透了当年那些在陌上嬉戏的年轻人。
注释:
- 吴宫:指的是古代吴国的宫殿,象征着繁华与美好。
- 西施:中国古代四大美女之一,象征着绝世的美。
- 柳尽:柳树枯尽,暗示美好事物的消逝。
- 陌上儿:指的是当年在路边玩耍的年轻人,表达对往昔美好时光的怀念与遗憾。
典故解析:
- 西施:西施是春秋时期越国的美女,因其美丽而被称为“沉鱼落雁”,她的故事常用来象征美丽与悲剧。
- 吴宫:吴国在历史上因其文化与繁华著称,代表了一个美好的时代。
诗词背景:
- 作者介绍:刘基(字伯温),明代著名诗人、政治家。他的诗风清新脱俗,常表现出对人生的思考与对历史的感慨。
- 创作背景:此诗作于刘基对苏州的回忆之际,反映了他对往昔美好时光的怀念与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西施与柳树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过去繁华岁月的怀念与对现实的失落感。诗的开头描绘了一个宁静的吴宫,杨柳摇曳,犹如西施般的动人景象,营造了一种美好的意境。然而,随着“如今柳尽西施死”的转折,诗人表达了对消逝美好时光的痛惜,柳树的枯萎象征着繁华的终结,西施的死去则进一步强化了这一主题。最后一句“恨杀当年陌上儿”,更是将思绪从过去的美好拉回现实,表达了诗人对年轻时光的深切怀念和对现实无情的控诉。整首诗结构严谨,情感真挚,既有对美好往昔的追忆,又有对现实的无奈与惋惜,体现了诗人深邃的思考和丰富的情感。
诗词解析:
- 第一句:“忆昔吴宫无事时”,表达了对过去无忧无虑生活的怀念。
- 第二句:“满城杨柳舞西施”,通过比喻将杨柳与西施相提并论,展现出那时的美好景象。
- 第三句:“如今柳尽西施死”,对比过去与现在,表达了美好事物的消逝。
- 第四句:“恨杀当年陌上儿”,感叹现实的无情,对年轻时光的向往与追忆。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杨柳比作西施,突出美的形象。
- 对仗:上下句之间形成了鲜明的对照,增强了情感的对比效果。
- 拟人:柳树的舞动赋予了生命,使得景象更加生动。
主题思想:
这首诗反映了诗人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以及对现实时光流逝的感慨,深刻揭示了人们对美好事物的珍惜与对失去的无奈。
意象分析:
- 杨柳:象征着柔美与生命,亦代表着青春与美好。
- 西施:代表着绝世的美丽与历史的沉重,既是美的象征,也是悲剧的代名词。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西施”象征什么?
A. 绝世美丽
B. 贫穷
C. 战争
D. 愤怒 -
诗的主题是什么?
A. 对繁华的追求
B. 对美好时光的怀念
C. 对现实的逃避
D. 对历史的赞美 -
诗中“如今柳尽西施死”的意思是?
A. 现在的柳树依然美丽
B. 美好的事物已经消逝
C. 西施依旧在世
D. 吴宫依然繁华
答案:
- A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李白:同样表达了对往昔时光的思念。
- 《春江花月夜》张若虚:描绘了美好的自然景象与人生感悟。
诗词对比:
- 《春望》杜甫:同样通过景象反映了对国家与生活的忧思,但更侧重于社会动乱的感慨。
- 《庐山谣》李白:以自然景色为背景,表达个体的自我与对自由的向往。
参考资料:
- 《明代诗人刘基研究》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诗词的情感与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