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韵和石末公岁除送穷之作》
时间: 2025-01-22 21:13:58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次韵和石末公岁除送穷之作
作者: 刘基
五夜雪霜清沴气,
三阳玉烛照芳春。
愿闻驯象来林邑,
复睹封牛至罽宾。
川后山祗争效职,
淮夷海獠悉归臣。
君王垂拱明光殿,
圣敬如汤日日新。
白话文翻译:
在这五夜的雪霜中,清新的气息弥漫,
三阳之气如玉烛般照耀着春天的芳香。
我希望能听到驯象的声音传来林邑,
再次见到封牛的景象出现在罽宾。
川后山中,众山都在争相尽职,
淮夷和海獠皆归顺于君。
君王在明光殿中安坐,
圣明与敬重如同汤沐浴般日日更新。
注释:
- 五夜:指五个夜晚,暗示着漫长的冬季。
- 雪霜:象征寒冷的天气,清新而又洁白。
- 三阳:指春天,代表阳光明媚、万物复苏。
- 林邑:古地名,可能指的是东南亚地区。
- 罽宾:古代一个国家,位于今天的阿富汗一带。
- 淮夷:指淮河流域的少数民族。
- 海獠:指沿海的蛮夷。
- 君王:指当时的统治者。
- 明光殿:指皇宫中的明亮殿堂。
- 圣敬如汤:形容君王的圣明与敬重如同温暖的汤水,滋润万物。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刘基(1311-1375),字伯温,元代著名的诗人和政治家。他以诗词见长,兼擅书法和绘画。刘基的诗风清新婉约,具有鲜明的个人特色。
创作背景:
这首诗作于岁末,表达了诗人对新年的期盼和对国家安定、百姓富足的祝愿。诗中提到的“送穷”,寓意送走过去一年的霉运和困境,迎接新年的希望。
诗歌鉴赏:
《次韵和石末公岁除送穷之作》是一首充满了对未来美好期待的诗。诗人在描绘寒冬的同时,流露出对春暖花开的渴望。首联以“雪霜清沴气”开篇,展现了清冷的气候,而“五夜”则暗示了漫长的等待。接下来的“三阳玉烛照芳春”则是对春天的美好期盼,阳光如同玉烛般温暖而明亮,象征着新生与希望。
在中间两联中,诗人通过“驯象”和“封牛”的典故,体现了对国家和民族的关心与期盼。驯象象征着国家的强盛,而封牛则是对丰收的渴望。最后的两句则将情感升华,表达了对君王的美好祝愿,期望其治理能带来国家的繁荣与安宁。整首诗结构紧凑,情感真挚,蕴含了诗人对未来的美好憧憬与对国家的深厚情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五夜雪霜清沴气:描绘了冬季的寒冷与清新气息。
- 三阳玉烛照芳春:春天的阳光照耀着大地,象征着新的生机。
- 愿闻驯象来林邑:表达对远方国家驯象的向往。
- 复睹封牛至罽宾:渴望看到丰收的景象。
- 川后山祗争效职:山川相争,各自尽职。
- 淮夷海獠悉归臣:少数民族归顺,国家安定。
- 君王垂拱明光殿:君王安坐在光明的殿堂。
- 圣敬如汤日日新:君王的圣明与敬重不断更新。
修辞手法:
- 比喻:将阳光比作玉烛,形象生动。
- 对仗:诗句间的对仗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国家安定、百姓富足的期盼,以及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体现了诗人深厚的家国情怀和乐观的生活态度。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雪霜:象征寒冷与凶险,暗示过去的艰辛。
- 三阳:代表春天的到来和新生。
- 驯象与封牛:象征安定与丰收,寄托对国家的美好愿望。
- 明光殿:象征王权的光辉与治理的明智。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三阳”象征什么? A. 秋天
B. 春天
C. 冬天 -
“愿闻驯象来林邑”中的“驯象”指代什么? A. 和平
B. 国家强盛
C. 丰收 -
诗的最后两句表达了对君王的什么期望? A. 早日离开
B. 继续治理国家
C. 享受生活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春望》by 杜甫
- 《静夜思》by 李白
诗词对比:
与李白的《静夜思》相对比,刘基的诗注重对国家和民族的期望,而李白则更侧重于个人的情感与思乡之情。两者皆展现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却在表达方式上有所不同。
参考资料:
- 《元代诗人刘基研究》
- 《古诗词鉴赏辞典》
- 《中国古代诗词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