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平湖万顷烟,孤峰一湾月。常伴高人吟,邈与尘世绝。曾随捕鱼者,一棹缘源入。不识芙蓉花,别来几攀折。
白话文翻译
在广阔的平湖上烟雾弥漫,孤零零的山峰映衬着月亮。常常与高人一起吟咏,远离尘世的喧嚣。我曾跟随捕鱼的人,一只小船顺着河流而行。却不知道芙蓉花的美丽,自从别来后,已经几次想要去采摘。
注释
- 平湖:指开阔的湖面,象征宁静和广袤。
- 万顷烟:形容湖面如烟雾般辽阔,给人以朦胧之感。
- 孤峰:单独的山峰,象征独立和高远。
- 高人:指志趣高雅的人,或隐士。
- 尘世:指世俗的纷扰与烦恼。
- 捕鱼者:指那些以捕鱼为生的人,象征平淡的生活。
- 芙蓉花:象征美好、纯洁的事物。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徐流方,清代诗人,生于书香门第,自幼聪慧。他的诗歌以清新、自然见长,常描绘山水情景,表达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诗人隐居于山水之间的时期,反映了他对高人生活的向往,以及对世俗尘嚣的逃避。
诗歌鉴赏
《怀管社山人》是一首典型的山水田园诗,传达了诗人对自然和隐逸生活的热爱。诗的开头用“平湖万顷烟”描绘出一幅宁静的湖面图景,烟雾缭绕,给人以悠远的感觉。接着,孤峰在月色下显得格外清冷,表现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高远。诗中“常伴高人吟”,表达了对志趣相投者的向往,与世俗生活的决绝。
接下来的几句,借助捕鱼者的意象,展现了诗人与自然的亲密关系。他曾随捕鱼者入水,流露出对简单、淳朴生活的怀念。然而,最后一句的“不识芙蓉花,别来几攀折”则暗示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遗憾,表现出他虽身处美丽的自然之中,却因与世隔绝而无法享受生活中的美好。这种内心的矛盾与挣扎,使得整首诗更具深度。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平湖万顷烟:开篇通过描绘湖面的烟雾营造出一种幽静的氛围,给人以身临其境之感。
- 孤峰一湾月:孤峰与明月相映成趣,强调了自然的孤独与宁静。
- 常伴高人吟:表达了诗人对高雅生活的向往与追求。
- 邈与尘世绝:强调了诗人对世俗生活的远离,向往隐逸生活。
- 曾随捕鱼者:回忆与捕鱼者同舟共济的简单生活,体现诗人与自然的亲近。
- 一棹缘源入:细腻地描绘出行船的宁静与悠闲。
- 不识芙蓉花:对美好事物的遗憾,暗示隔绝带来的失落。
- 别来几攀折:表达了诗人对往日美好时光的怀念与向往。
修辞手法
- 比喻:用“平湖万顷烟”比喻湖面的辽阔与朦胧。
- 对仗:如“孤峰一湾月”和“常伴高人吟”,增强了诗歌的韵律感。
- 意象:通过自然景物传达情感,形成诗歌的核心意象。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与对尘世的逃避,同时也揭示了与自然亲密接触的美好与遗憾,展现出一种淡淡的忧伤和深刻的哲思。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平湖:象征宁静与广阔的心境。
- 孤峰:象征独立与高洁的精神追求。
- 芙蓉花:象征生活中的美好与纯洁。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描述的自然景象主要有哪些?
- A. 湖面、山峰、月亮
- B. 沙漠、河流、星星
- C. 森林、草原、海洋
-
诗人对“芙蓉花”的态度是?
- A. 向往与渴望
- B. 无所谓
- C. 厌恶
-
“常伴高人吟”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情?
- A. 追求高雅的生活
- B. 享受世俗的快乐
- C. 向往财富与权力
答案
- A
- A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的《山居秋暝》
- 李白的《夜泊牛津》
- 杜甫的《望岳》
诗词对比
- 《山居秋暝》:同样描绘山水的宁静与美好,但更侧重于描绘秋天的景色。
- 《夜泊牛津》:表现了诗人在夜晚静谧中的思索,情感更加沉郁。
参考资料
- 《清代诗人作品集》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山水田园诗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