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伞》

时间: 2025-01-26 03:33:48

开如轮,合如束,剪纸调膏护秋竹。

日中荷叶影亭亭,雨里芭蕉声簌簌。

晴天却阴雨却晴,二天之说诚分明。

但操大柄常在手,覆尽东西南北行。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开如轮,合如束,剪纸调膏护秋竹。
日中荷叶影亭亭,雨里芭蕉声簌簌。
晴天却阴雨却晴,二天之说诚分明。
但操大柄常在手,覆尽东西南北行。

白话文翻译:

这把雨伞打开时像个轮子,合起来则像一束花,像剪纸一样用胶水保护着秋天的竹子。
正午时分,荷叶在阳光下的影子映照得亭亭玉立,雨中芭蕉的声音轻轻作响。
晴天的时候却又像在下雨,雨天又似乎在放晴,这两种天气的变化确实很明显。
但只要手里握着大把手柄,便可以遮蔽东西南北,随意出行。

注释:

  • 开如轮,合如束:形容雨伞的形状,打开像轮子,合起来像束。
  • 剪纸调膏护秋竹:剪纸是一种传统工艺,调膏是用来粘合的东西,这里形容伞的装饰与保护功能。
  • 日中荷叶影亭亭:正午时分,荷叶的影子高高挺立,非常美丽。
  • 雨里芭蕉声簌簌:形容在雨中,芭蕉叶发出的细微声响。
  • 晴天却阴雨却晴:形容天气变化无常,晴天和阴雨交替。
  • 但操大柄常在手:无论天气如何变化,只要手握伞柄,就能应对自如。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萨都剌,元代诗人,生于今内蒙古地区,因其擅长诗词而受到广泛赞誉。其作品常表现出对自然的细腻观察和独特的情感表达。

创作背景:

《雨伞》写于元代社会变迁之际,反映了人们日常生活中对雨伞这一日常用品的细腻感受,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细节的关注和对自然变化的敏锐感知。

诗歌鉴赏:

《雨伞》是一首描绘雨伞形象与自然景观相结合的诗作,体现了诗人对生活细致的观察和感悟。诗的开头以形象生动的比喻描绘了雨伞的外观,给人一种视觉上的美感。雨伞的形状与用途被巧妙地结合在一起,展示了它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

接着,诗人通过描绘自然景象,营造了一种诗意的氛围。日中荷叶的影子与雨中芭蕉的声音相互映衬,展现了自然界的和谐美。晴天与阴雨的交替,进一步反映了生活的无常与变化。

最后,诗人以“但操大柄常在手”作结,表达了对生活的从容面对,尽管天气变化无常,但只要手握雨伞,就能自由地行走于四方。这种乐观的态度不仅是对自然的应对,也是对人生的哲理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开如轮,合如束:形象地描述了雨伞的形态,生动而直观。
  2. 剪纸调膏护秋竹:通过细节展示伞的工艺,隐喻保护与美的结合。
  3. 日中荷叶影亭亭:描绘自然之美,展现诗人对美好事物的赞美。
  4. 雨里芭蕉声簌簌:细腻的感官描写,营造出雨天的宁静氛围。
  5. 晴天却阴雨却晴:强调天气的变化,反映生活的不确定性。
  6. 但操大柄常在手:传达出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象征着对生活的掌控。

修辞手法:

  • 比喻:将雨伞比作轮子和束花,生动形象。
  • 拟人:荷叶和芭蕉似乎有生命,带给读者感官上的共鸣。
  • 对仗:诗句之间的对仗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全诗通过雨伞这一日常用品,展现了生活的多样性与变化,同时表达了面对生活挑战时的从容与乐观,传递出积极的生活态度。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雨伞:象征着保护与安全。
  • 荷叶:自然的美,象征着纯净与宁静。
  • 芭蕉:代表着雨天的声音,增添了诗的情感氛围。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将雨伞比作什么?
    A. 轮子
    B. 花束
    C. 以上都是

  2. 诗中提到的自然景象有哪些?
    A. 荷叶
    B. 芭蕉
    C. 以上都是

  3. 诗的中心思想是什么?
    A. 生活的单调
    B. 面对变化的从容
    C. 对雨伞的赞美

答案:

  1. C
  2. C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的《夜泊牛津》:同样描绘自然景色与生活感悟。
  • 杜甫的《春望》:反映社会变迁与个人情感。

诗词对比:

  • 萨都剌的《雨伞》李清照的《如梦令》:两者均通过细腻的描写反映出生活中的情感与自然变化,但萨都剌更侧重于日常物品的象征意义,而李清照则突出情感的细腻表达。

参考资料:

  • 《中华诗词大辞典》
  • 《元代文学研究》
  • 《中国古代诗词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