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何人吹笛秋风外,
北固山前月色寒。
亦有江南未归客,
徘徊终夜倚阑干。
白话文翻译:
是谁在秋风中吹笛?
北固山前的月色显得寒冷。
也有江南的游子未归,
整夜徘徊倚着栏杆。
注释:
- 何人:谁,疑问代词。
- 吹笛:指吹奏笛子。
- 秋风外:在秋风之外,指声音传来的地方。
- 北固山:地名,位于今江苏省镇江市。
- 月色寒:月光显得寒冷,暗示时节的凉意。
- 江南:中国南方地区,风光秀丽,是游子思乡的地方。
- 未归客:指还没有回家的旅人。
- 徘徊:徘徊不前,形容心情的忧郁。
- 倚阑干:靠着栏杆,表现出思念与孤独。
典故解析:
北固山位于长江之畔,古时常被文人所咏。诗中的“江南未归客”可见于许多古诗,表达了游子对故乡的思念之情。笛声与月色的描写,映衬出一种孤独而忧伤的氛围。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萨都剌(约1210-1280),元代诗人,字子深,号天隐。生于北方,后迁居南方,擅长诗词,风格清新脱俗,尤其在描绘自然景色和抒发个人情感方面颇具特色。
创作背景:
《秋夜闻笛》创作于元代,正值南北朝的交替时期,社会动荡不安,许多游子因战乱而流离失所。诗人通过描写秋夜的笛声与月色,反映了游子对故乡的思念与无奈。
诗歌鉴赏:
《秋夜闻笛》是一首充满秋意的抒情诗,诗人在寂静的秋夜中听到笛声,不禁引发对故乡的思念。首句以“何人吹笛”开头,疑问句式引出对笛声的好奇,笛声在清冷的秋风中显得愈加幽远,营造出一种孤独的氛围。接着,诗人描绘了“北固山前”的寒冷月色,清冷的月光映衬出游子的忧伤心情。最后两句提到江南的未归客,表现出对故乡的思念与无奈,徘徊在栏杆前,既是对逝去时光的追忆,也是一种心灵的孤独。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和细腻的情感,展现了诗人对秋夜的深刻体验,营造出一种幽静而又哀伤的氛围。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何人吹笛秋风外:疑问句,表达诗人对笛声的好奇,营造出一种神秘感。
- 北固山前月色寒:描绘出清冷的秋夜,月光和寒意交织,反映出孤独的情感。
- 亦有江南未归客:将个人情感与游子身份结合,表达对故乡的思念。
- 徘徊终夜倚阑干:徘徊的动作表现了内心的焦虑与无奈,倚靠栏杆则是对孤独的无声诉说。
修辞手法:
- 比喻:笛声与秋风的结合,象征着孤独的心情。
- 对仗:如“何人吹笛”与“未归客”,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意象:月色、秋风、笛声等意象交融,构建出情感的深度。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笛声、月色、游子的形象,表现了对故乡的思念和对孤独的感受,展现出人们在异乡的无奈和对美好往昔的怀念。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笛声:象征着思念与孤独,传递情感的媒介。
- 月色:代表宁静与寒冷,映衬出诗人的内心世界。
- 秋风:象征着时光的流逝和季节的变迁,增添了诗的情感深度。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北固山”位于哪个省? A. 江苏
B. 浙江
C. 安徽
D. 福建 -
“江南未归客”指的是什么人? A. 游子
B. 渔夫
C. 学者
D. 士兵 -
诗中描绘的时节是什么? A. 春天
B. 夏天
C. 秋天
D. 冬天
答案:
- A
- A
-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静夜思》
- 王维《山居秋暝》
- 杜甫《月夜忆舍弟》
诗词对比:
- 《静夜思》:同样以月亮为主题,表达思乡之情,但李白的语言更为直白,情感更为浓烈。
- 《山居秋暝》:王维通过描绘山水风景,展现出宁静的秋夜,与萨都剌的孤独感形成对比。
参考资料:
- 《元代诗词选》
- 《中国古典诗词精华》
- 《唐诗三百首》
- 《元代文学概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