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词》

时间: 2025-01-11 11:47:08

清夜宫车出建章,紫衣小队两三行。

石阑干畔银灯过,照见芙蓉叶上霜。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清夜宫车出建章,紫衣小队两三行。
石阑干畔银灯过,照见芙蓉叶上霜。

白话文翻译:

在清冷的夜晚,宫中的车队从建章宫驶出,身穿紫衣的小队走了两三行。
在石栏杆旁,银色的灯光照过,映照出芙蓉叶子上的霜。

注释:

  • 建章:指的是建章宫,位于古代北京,是帝王居住和处理政务的地方。
  • 紫衣小队:指的是身穿紫色衣服的侍卫或宫女,紫色在古代通常代表尊贵。
  • 石阑干:指的是石制的栏杆。
  • 芙蓉:指的是荷花,常常用来象征美丽和纯洁。
  • :指的是秋冬季节的霜冻,象征寒冷和凋零。

典故解析:

“建章宫”是古代帝王的居所,常提及于诗词中,象征着权力与繁华。而“芙蓉”则是古代诗人常用的意象,代表着女性的美丽与清雅。霜的出现,预示着季节的变迁与生命的无常。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萨都剌(生卒年不详)是元代著名的诗人,原名萨都剌,字子昂,号寒山。其作品多描绘自然景色和个人情感,风格清新脱俗。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元代,正值秋季,诗人通过描绘夜晚的宫廷景象,表达对秋天的感慨与思考,体现出一种淡淡的忧伤与静谧。

诗歌鉴赏:

《秋词》以清冷的夜晚为背景,描绘出一幅宁静而略显凄凉的宫廷画面。开篇的“清夜宫车出建章”,引领读者进入一个静谧的夜晚,随着车队的缓缓驶出,感受到一种孤独与寂静。“紫衣小队两三行”则展现出宫中侍卫的仪态,紫色衣袍在夜色中显得尤为高贵,但两三行的数量又增添了几分孤单之感。

接下来的两句“石阑干畔银灯过,照见芙蓉叶上霜”,则以灯光照耀出的细节,勾勒出秋夜特有的清冷。霜是秋天的象征,映照在芙蓉叶上,给人一种美丽却又凉意十足的感觉。诗中通过景物的描写,流露出诗人对季节变迁的敏感与思考,营造出一种愁思的氛围。

整首诗情景交融,意境深远,展现了诗人对秋天的独特感受与思索,蕴含着对生命无常的感慨,既有对美好事物的眷恋,也有对时光流逝的无奈,充满了哲理意味。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清夜宫车出建章:清冷的夜晚,宫中的车队缓缓驶出建章宫,营造出一种宁静的氛围。
  2. 紫衣小队两三行:身穿紫衣的小队伍仅有两三行,增强了夜晚的寂静与孤独感。
  3. 石阑干畔银灯过:银色的灯光照耀在石栏杆旁,意象生动,增添了柔和的光影效果。
  4. 照见芙蓉叶上霜:灯光照射下,芙蓉叶子上的霜映入眼帘,象征着秋天的凋零与寒冷。

修辞手法:

  • 对仗:如“清夜”与“银灯”,形成优美的音韵和节奏感。
  • 意象:通过“芙蓉”、“霜”等意象,传达出诗人对自然的敏锐观察及内心的情感起伏。
  • 拟人:灯光如同有生命一般,照耀出自然中的细微之处,增强了画面的生动性。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清夜的宫廷景象,表达了诗人对秋天的感受,反映出一种萧瑟的情绪与对美好事物的怀念。诗中透出一种淡淡的忧伤,展现了生命的脆弱与时间的无情。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清夜:象征宁静、静谧,暗示内心的孤独。
  • 紫衣:代表高贵与尊严,暗示着宫廷的气氛。
  • 银灯:象征光明与希望,同时也揭示了夜的寒冷。
  • 芙蓉:象征美丽与纯洁,但在霜的映衬下,显得更加脆弱。
  • :秋天的象征,代表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无常。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秋词》中的“建章”指的是哪个地方? A. 一座山
    B. 一座宫殿
    C. 一条河流
    D. 一座寺庙

  2. 诗中“紫衣小队”代表什么? A. 宫女
    B. 侍卫
    C. 画师
    D. 学者

  3. “芙蓉叶上霜”中的“霜”象征着什么? A. 春天的温暖
    B. 秋天的寒冷
    C. 夏天的繁茂
    D. 冬天的雪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秋夕》:杜甫
  • 《秋思》:马致远

诗词对比:

  • 杜甫的《秋夕》与萨都剌的《秋词》都描绘了秋天的景象,但杜甫的作品更倾向于表现社会动荡中的个人情感,而萨都剌则更注重自然与个人情感的融合。两者在情感基调上有所不同,前者更具悲愤,后者则显得清幽淡雅。

参考资料:

  • 《元代诗人萨都剌研究》
  • 《古诗词鉴赏指南》
  • 《中国古典诗词名句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