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游洞霄登秀楼
作者:魏克愚 〔宋代〕
原文展示
暝色秀林霏,危楼挹翠微。
静中知必寿,乐矣自忘归。
道话清堪对,尘襟净欲飞。
金丹在何许,我欲扣玄机。
白话文翻译
在昏暗的色彩中,秀美的森林像薄雾般笼罩,
那高耸的楼阁正与青翠的山色相辉映。
在宁静中,我知道这样的时光必然长寿,
乐在其中,竟忘记了归去。
与道友畅谈清幽,
内心的尘俗之心也想要随风飞起。
金丹究竟在何处,我想要揭开这深奥的玄机。
注释
- 暝色:昏暗的颜色。
- 秀林:秀美的森林。
- 霏:薄雾。
- 危楼:高耸的楼阁。
- 挹:引入,吸引。
- 翠微:青翠的山色。
- 静中:在宁静中。
- 必寿:必然长寿。
- 乐矣:乐在其中。
- 尘襟:尘世的心境。
- 金丹:道教修炼的灵药。
- 玄机:深奥的道理或技艺。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魏克愚,生于宋代,是一位追求清幽高远、寄情山水的诗人。他的作品多反映对自然的热爱和对道教思想的探求,风格清新脱俗,常以简练的语言表达深刻的哲理。
创作背景
《游洞霄登秀楼》创作于诗人游览洞霄山的过程中,受到自然环境的启发,表达了对道教思想的向往和对人生的思考。诗中描绘了美丽的自然景色,以及人在自然中感悟生命与哲理的状态。
诗歌鉴赏
《游洞霄登秀楼》通过描绘秀美的森林与高耸的楼阁,营造出一种宁静而深邃的氛围。诗的前两句通过“暝色”、“霏”以及“危楼”、“翠微”的对比,展现了自然之美的层次感。接下来的两句则转向内心的感悟,表达了诗人在静谧中体会到的长寿与忘返的乐趣,体现出一种对世俗的超脱。最后两句则是对道教理想的追求,对“金丹”的渴望显示了诗人对修炼与智慧的向往,也让整首诗的意境升华到了哲理的高度。
整首诗在结构上前后呼应,前半部分描绘外在的自然景象,后半部分则聚焦内心的灵性追求,形成一种和谐的统一。诗人以清新的语言和深远的意境,展现了他对生命、自然和道教哲理的思考,富有哲理的美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暝色秀林霏:在昏暗的色彩中,秀美的森林如薄雾般笼罩,描绘出一种神秘而优雅的自然环境。
- 危楼挹翠微:高耸的楼阁与青翠的山色相辉映,表现出人和自然的和谐交融。
- 静中知必寿:在宁静中,感受到这样的时光必然长寿,体现出对生命的珍视和对宁静的向往。
- 乐矣自忘归:乐在其中,竟忘记了归去,展现了对当下生活的沉醉与享受。
- 道话清堪对:与道友畅谈清幽,体现了人与人之间的心灵交流。
- 尘襟净欲飞:内心的尘俗之心也想要随风飞起,表达了对世俗的超脱与追求自由的渴望。
- 金丹在何许:金丹究竟在何处,反映了对道教修炼的探索与向往。
- 我欲扣玄机:我想要揭开这深奥的道理,表达了对智慧和真理的追求。
修辞手法
- 比喻:将“秀林”与“霏”比作薄雾,形象生动地描绘出自然之美。
- 对仗:如“静中知必寿,乐矣自忘归”,通过对仗增强了诗句的韵律感。
- 拟人:赋予自然景物以人的情感,使诗歌充满了生命力。
主题思想
整首诗歌围绕着对自然的热爱和对道教思想的追求,表现了诗人试图在喧嚣的尘世中寻求内心的宁静与智慧的渴望,展现了超脱世俗、追求真理的哲学思想。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暝色:象征着夜晚的宁静与深邃。
- 秀林:象征自然的美好与生机。
- 危楼:象征着人的追求与高远理想。
- 金丹:象征着道教的修炼与智慧。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的“金丹”指的是什么? A. 一种药物
B. 道教修炼的灵药
C. 一种美食
D. 一种植物 -
诗人通过哪些意象表达对自然的热爱? A. 暝色、秀林
B. 金丹、玄机
C. 尘襟、欲飞
D. 危楼、翠微 -
诗中提到的“乐矣自忘归”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对归家的思念
B. 对当下生活的沉醉
C. 对未来的忧虑
D. 对朋友的思念
答案
- B
- A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夜泊牛渚怀古》——李白
- 《山中杂诗》——王维
诗词对比
- 王维的《山中杂诗》:同样描绘自然,但更多地体现出对人生哲理的感悟,风格上更为沉静。
- 李白的《夜泊牛渚怀古》:虽同样涉及到自然,但李白的诗歌更倾向于豪放与奔放。
参考资料
- 《宋诗选》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道教文化与中国诗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