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步至普照寺同金朴夫》

时间: 2025-01-22 16:51:59

市声塞耳不能听,转入禅林取意行。

寺破剩看残佛在,塔高留得夕阳明。

与君短腊同为客,即日新交倍有情。

更一徜徉可归去,寓斋分对两镫檠。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晚步至普照寺同金朴夫
江湜 〔清代〕

市声塞耳不能听,
转入禅林取意行。
寺破剩看残佛在,
塔高留得夕阳明。
与君短腊同为客,
即日新交倍有情。
更一徜徉可归去,
寓斋分对两镫檠。

白话文翻译

在市声喧嚣中,我的耳朵被噪音填满,
于是转入禅林寻求心灵的宁静。
寺院虽已破败,只剩下残存的佛像,
高塔上夕阳的余晖依然明亮。
与你在这短暂的腊月共同做客,
今天新交好友倍感亲切。
再徘徊片刻就该回去了,
在斋房中分坐两边,共对烛光。

注释

  • 塞耳:耳朵被噪音堵塞,指无法听到其他声音。
  • 禅林:指安静的寺庙环境,适合修行和思考。
  • 残佛:指寺庙中残存的佛像,象征着信仰的残余。
  • 夕阳明:形容夕阳的光辉,象征宁静与美好。
  • 短腊:指腊月,农历十二月,时间短暂。
  • 镠檠:指烛台,寓意温暖的陪伴。

典故解析

  • 禅林:禅宗文化影响深厚,常作为修行和思考的场所。
  • 佛像:代表佛教信仰,残佛象征着信仰的衰退或历史的沧桑。
  • 夕阳:常用作人生的象征,暗示时光流逝与美好回忆。

诗词背景

  • 作者介绍:江湜,清代诗人,以其优雅的诗风和深厚的文化底蕴著称。其作品多反映人生哲理和自然美,深受文人喜爱。
  •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江湜与友人金朴夫的游历中,反映了对寺庙宁静的向往和友谊的珍视。在繁忙的世俗生活中,寻求心灵的寄托与安宁。

诗歌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繁华的市区与宁静的寺庙之间的心路历程,表达了在喧嚣中寻求内心平静的愿望。诗的开头,市声的喧嚣让人感到耳朵被塞住,接着转入禅林,象征着对宁静和内心安宁的渴望。破败的寺庙与残存的佛像,虽显得凋零,却也留下了历史的厚重感。夕阳的光辉照耀在高塔上,给人以美的享受,同时也象征着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短暂。

与友人金朴夫的相聚,使得这段旅程更加珍贵,短暂的相识与交情倍感亲切。诗的最后提到再徜徉片刻,意在留恋这份宁静与友情,表现出对当下美好时光的不舍。整首诗通过自然与人文的交融,展现了诗人对友谊、自然和人生的深刻思考。

诗词解析

  • 市声塞耳:表现出诗人对喧嚣的反感,暗示内心的焦虑。
  • 转入禅林:象征着一种逃避与寻求,渴望内心的宁静。
  • 寺破剩看残佛在:通过残佛反映出对信仰的思考,历史的沧桑感。
  • 塔高留得夕阳明:夕阳的意象,呈现出宁静与美的瞬间。
  • 与君短腊同为客:表达友人间的珍贵情谊。
  • 寓斋分对两镫檠:在烛光下的相对,象征着温暖的陪伴。

修辞手法

  • 比喻:诗中以“市声塞耳”比喻内心的焦虑与喧嚣。
  • 对仗:诗句之间的对仗工整,增强了诗歌的韵律感。
  • 意象:夕阳、残佛等意象交织,构建出深邃的情感意境。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是对宁静与友谊的向往,通过对寺庙、自然和友人交往的描绘,表达了对人生短暂与美好瞬间的珍惜。它不仅反映了诗人对内心平静的追求,也展现了人际关系中的温暖与深情。

意象分析

  • 市声:象征喧嚣的生活,暗示人们对浮华的厌倦。
  • 禅林:象征宁静的心境,体现对静修的向往。
  • 残佛:象征信仰的残存与历史的厚重。
  • 夕阳:象征时间的流逝与美好瞬间的珍贵。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市声塞耳”主要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宁静
    B. 焦虑
    C. 快乐

  2. “夕阳明”在诗中象征着什么? A. 光明与希望
    B. 时间的流逝
    C. 寂寞

  3. 诗中与金朴夫的关系是? A. 亲戚
    B. 朋友
    C. 陌生人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夜泊牛渚怀古》李白
  • 《静夜思》李白

诗词对比

  • 江湜与王维的作品同样表现了对自然与宁静的热爱,王维的《鹿柴》描绘了山水的宁静,与江湜的寺庙意境相辅相成,展现了不同的艺术风格与情感基调。

参考资料

  • 《清代诗人研究》
  • 《古诗词选读》
  • 《江湜诗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