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勉学诗(八首)》

时间: 2025-01-26 00:32:55

黄河西北来,云自昆仑丘。

经行非一山,回薄半九州。

上有不测源,下有无尽流。

万化同此机,不知几春秋。

分明天地心,不为浅狭谋。

痴人用小计,颠倒若无求。

安得申韩氏,化为古伊周。

¤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勉学诗(八首) 方孝孺 〔明代〕 黄河西北来,云自昆仑丘。 经行非一山,回薄半九州。 上有不测源,下有无尽流。 万化同此机,不知几春秋。 分明天地心,不为浅狭谋。 痴人用小计,颠倒若无求。 安得申韩氏,化为古伊周。

白话文翻译: 黄河从西北方流来,云雾起自昆仑山。 流经不止一座山,覆盖了半个九州。 源头深不可测,水流无穷无尽。 万物变化都遵循这个规律,不知经历了多少春秋。 天地之心分明,不为浅薄狭隘的谋划。 愚笨的人用小聪明,颠倒黑白如同无所求。 如何能让申韩之学,转化为古代的伊周之道。

注释:

  • 黄河西北来:黄河发源于青海,流经西北地区。
  • 昆仑丘:古代传说中的神山,位于西北。
  • 回薄:覆盖、遍布。
  • 九州:古代中国分为九州,这里指整个中国。
  • 不测源:深不可测的源头。
  • 无尽流:无穷无尽的水流。
  • 万化同此机:万物变化都遵循这个规律。
  • 分明天地心:天地之心分明,指天地自然法则。
  • 浅狭谋:浅薄狭隘的谋划。
  • 痴人:愚笨的人。
  • 小计:小聪明。
  • 颠倒若无求:颠倒黑白如同无所求。
  • 申韩氏:指申不害和韩非,法家代表人物。
  • 古伊周:指古代的伊尹和周公,儒家推崇的贤臣。

诗词背景: 方孝孺是明代著名文学家、思想家,他的作品多反映儒家思想和道德教化。这首诗通过黄河的意象,表达了作者对自然法则的敬畏和对人类行为的思考。诗中提到“申韩氏”与“古伊周”的对比,反映了作者对法家和儒家思想的看法,希望人们能够遵循天地的自然法则,而不是用小聪明颠倒黑白。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黄河为引,描绘了其源远流长、覆盖广袤的景象,象征着自然法则的伟大和不可抗拒。作者通过对黄河的描述,引发对天地之心的思考,强调了自然法则的普遍性和重要性。诗中的“痴人用小计,颠倒若无求”一句,批判了那些不遵循自然法则、用小聪明行事的人。最后,作者表达了对儒家理想的向往,希望人们能够像古代的伊尹和周公那样,遵循天地的自然法则,实现道德的升华。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黄河西北来,云自昆仑丘。”:描绘黄河的源头和流向,以及昆仑山的神秘。
    • “经行非一山,回薄半九州。”:描述黄河流经多山,覆盖半个中国。
    • “上有不测源,下有无尽流。”:强调黄河源头的深不可测和流水的无穷无尽。
    • “万化同此机,不知几春秋。”:指出万物变化都遵循自然法则,时间漫长。
    • “分明天地心,不为浅狭谋。”:强调天地之心的分明,不因浅薄狭隘的谋划而改变。
    • “痴人用小计,颠倒若无求。”:批判愚笨的人用小聪明行事,颠倒黑白。
    • “安得申韩氏,化为古伊周。”:表达对儒家理想的向往,希望法家思想能转化为儒家之道。
  • 修辞手法:
    • 比喻:用黄河的源远流长比喻自然法则的伟大。
    • 拟人:将天地之心拟人化,强调其分明。
    • 对仗:诗中多处使用对仗,如“上有不测源,下有无尽流”。
  •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黄河的意象,表达了作者对自然法则的敬畏和对人类行为的思考,强调遵循天地之心,批判小聪明,向往儒家理想。

意象分析:

  • 意象词汇:
    • 黄河:象征自然法则的伟大和不可抗拒。
    • 昆仑丘:象征神秘和崇高。
    • 不测源:象征深不可测的自然法则。
    • 无尽流:象征无穷无尽的时间和变化。
    • 天地心:象征自然法则的分明和不变。
    • 痴人:象征愚笨和小聪明。
    • 申韩氏:象征法家思想。
    • 古伊周:象征儒家理想。

互动学习:

  •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昆仑丘”位于哪个方向? A. 西北 B. 东南 C. 东北 D. 西南
    2. 诗中的“痴人用小计”指的是什么? A. 聪明的人用大智慧 B. 愚笨的人用小聪明 C. 聪明的人用小聪明 D. 愚笨的人用大智慧
    3. 作者希望“申韩氏”能转化为哪种思想? A. 法家 B. 儒家 C. 道家 D. 墨家 答案:1. A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 相关作品推荐:
    • 《黄河颂》:另一首以黄河为主题的诗歌,表达对黄河的赞美和对民族精神的颂扬。
    • 《登鹳雀楼》:王之涣的作品,通过登高望远的景象,表达了对自然和人生的思考。
  • 诗词对比:
    • 《黄河颂》与《勉学诗》:两者都以黄河为意象,但前者更多表达对黄河的赞美,后者则更多表达对自然法则的思考。
    • 《登鹳雀楼》与《勉学诗》:两者都表达了对自然和人生的思考,但前者更多表达对远大理想的向往,后者则更多表达对自然法则的敬畏。

参考资料:

  • 推荐书目:
    • 《方孝孺诗集》:收录了方孝孺的诗歌作品,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其诗歌风格和思想。
    •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一本介绍中国古代诗歌的书籍,可以帮助更深入地理解古代诗歌的背景和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