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堂落成》
时间: 2025-01-27 03:25:04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新辟茅堂桑柘村,
二劳山色落柴门。
莓苔满径封尘迹,
萝薜缘墙补漏痕。
花底营巢来燕子,
林根解箨长龙孙。
三间屋外饶余地,
自织青蓑学种园。
白话文翻译:
在桑柘村新建了一座茅草屋,
二劳山的美景映入柴门。
满地的莓苔覆盖了尘土的痕迹,
墙边的萝薜爬满了修补的痕迹。
燕子在花丛下筑巢而来,
林根底下解开了龙须草。
三间房屋外还有宽阔的空地,
我自己织的青蓑衣,学习种植菜园。
注释:
- 新辟:新开辟,指新建或开创。
- 茅堂:用茅草搭建的房屋。
- 桑柘村:桑树和柘树生长的村庄,象征着农村的自然环境。
- 二劳山:具体山名,可能指的是一处风景秀丽的地方。
- 莓苔:一种植物,通常生长在湿润的地方,象征着自然的生机。
- 萝薜:一种攀援植物,常用于装饰和修补。
- 营巢:筑巢,燕子在花底下安家。
- 解箨:解开包裹,龙孙指的是龙须草的幼苗。
- 青蓑:指用草编织的衣服,常用于农耕。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蓝润,清代诗人,生平情况较少为人所知,作品多以自然、乡村生活为题材,体现了对田园生活的热爱。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蓝润的隐居生活之中,反映了他对自然环境的亲近和对简单生活的向往,强调了人和自然的和谐共处。
诗歌鉴赏:
《草堂落成》是一首描绘乡村田园生活的诗,诗中展现了蓝润对新居落成的喜悦和对自然环境的深切感受。开头两句通过“新辟茅堂”和“二劳山色”展示了诗人的新居与美丽的自然环境之间的和谐关系,给人一种宁静而安详的感觉。
接下来的两句描绘了茅屋周围的景象,莓苔覆盖的小径和墙边的萝薜,表达了自然的生机与岁月的痕迹。这不仅仅是对环境的描绘,更是对生活细节的观察,体现了诗人的细腻感受。
再往后,燕子在花底筑巢的画面,充满了生机与活力,象征着新生活的开始。而“林根解箨长龙孙”则更是表现了自然的繁茂与生长,暗示着人与自然的相互依赖。
最后的两句强调了诗人自给自足的生活态度,通过“自织青蓑学种园”表现出诗人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的热爱,传递出一种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真挚的情感,展现了蓝润对乡村生活的热爱与对自然和谐共生的追求。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新辟茅堂桑柘村:新建的茅草屋,位于桑树和柘树环绕的村庄,暗示着诗人回归自然。
- 二劳山色落柴门:二劳山的美景映入柴门,展现了自然环境与生活的结合。
- 莓苔满径封尘迹:小路上满是莓苔,覆盖了尘土的痕迹,象征着清新的空气与宁静的生活。
- 萝薜缘墙补漏痕:墙边的萝薜爬满了修补的痕迹,表现出岁月的痕迹和生活的朴实。
- 花底营巢来燕子:燕子在花丛下筑巢,象征着生活的希望和生机。
- 林根解箨长龙孙:林根处解开了龙须草,描绘了自然的丰饶与生命的延续。
- 三间屋外饶余地:房屋外还有广阔的土地,象征着生活的富足与自由。
- 自织青蓑学种园:自己织的青蓑衣,学习种植菜园,表现出自给自足的生活哲学。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自然景物赋予人性,如“燕子来筑巢”。
- 拟人:物象具有人的情感与行为,增强了诗的生动性。
- 对仗:在句子结构上形成对称,增强了语言的美感。
主题思想:整首诗歌体现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热爱,以及对自然和谐共生的向往,传递出一种宁静、和谐的生活态度。
意象分析:
- 茅堂:象征着简朴的生活。
- 燕子:象征着春天的到来和希望。
- 莓苔:象征着自然的生机与美丽。
- 青蓑:象征着农耕生活与自给自足的精神。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二劳山”指的是: A. 一座山名
B. 诗人的朋友
C. 一种植物
D. 一种动物 -
诗的最后一句“自织青蓑学种园”表达了: A. 诗人的经济状况
B. 诗人对田园生活的向往
C. 诗人的旅游经历
D. 诗人的家庭背景 -
“花底营巢来燕子”中,燕子象征: A. 快乐
B. 希望与新生
C. 远行
D. 忧伤
答案:
- A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饮湖上初晴后雨》 - 陆游
- 《山中杂诗》 - 王维
诗词对比:
- 蓝润的《草堂落成》与王维的《鹿柴》都描绘了自然与人居的和谐,但前者更侧重于生活的细腻与自给自足,后者则强调自然的宁静与超脱。
参考资料:
- 《清代诗词选》
- 《古典诗词鉴赏辞典》
- 《论清代田园诗的风格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