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妓莱儿壁(一作题北里妓人壁)》

时间: 2025-01-27 03:37:09

鱼钥兽环斜掩门,萋萋芳草忆王孙。

醉凭青琐窥韩寿,

闲掷金梭恼谢鲲。

不夜珠光连玉匣,辟寒钗影落瑶尊。

欲知肠断相思处,役尽江淹别后魂。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题妓莱儿壁(一作题北里妓人壁)
作者: 赵光远 〔唐代〕

鱼钥兽环斜掩门,
萋萋芳草忆王孙。
醉凭青琐窥韩寿,
闲掷金梭恼谢鲲。
不夜珠光连玉匣,
辟寒钗影落瑶尊。
欲知肠断相思处,
役尽江淹别后魂。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妓女生活的场景,表现她的思念与孤独。诗中提到的“鱼钥”和“兽环”暗示着她的生活环境,门被斜掩,似乎有些隐秘。芳草萋萋,令人想起王孙的身影,显现出一种对逝去时光的怀念。醉意中,她透过青色的窗户窥望韩寿的身影,闲来无事时则随意扔掉金色的梭子,显露出内心的烦恼与不安。夜晚不再黑暗,珠光映照着玉匣,寒钗的影子落在了瑶尊上,营造出一种幽静而又悲凉的氛围。最后,通过提及江淹,表达了因离别而产生的深切相思和痛苦。

注释

  • 鱼钥:指一种古代的门锁,形状像鱼,常用于形容精致的门扉。
  • 兽环:指的是用动物形状制成的门环,象征着豪华和富贵。
  • 王孙:古代诗词中常用的意象,象征着高贵的青年或失去的爱人。
  • 韩寿:指韩愈的诗句,常用于表达对逝去时间的怀念。
  • 金梭:指织布用的工具,象征着繁忙的生活。
  • 不夜珠:传说中的宝物,象征着美好而明亮的事物。
  • 江淹:著名的文学家,因其“别后魂”而成了思念的象征。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赵光远,唐代诗人,生平资料较少,但其作品以情感细腻、意象丰富著称,常常通过描绘日常生活中的细节来表现对人生的思考。

创作背景

该诗可能是赵光远在某个闲暇时光,或是在偶然的场合中,看到妓女的生活所引发的感慨。妓女作为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生活中充满着无奈与悲哀,诗人通过细腻的描写,表达了对她们命运的同情。

诗歌鉴赏

这首诗在意象的使用上极具层次感,诗人通过细腻的描写,将妓女的生活与内心的情感相结合,展现出一种复杂的情感状态。开篇用“鱼钥兽环”描绘了一个隐秘而奢华的环境,暗示了妓女生活的奢华背后却隐藏着无奈。接着,萋萋芳草的意象则带有一种怀旧之情,似乎是对往昔美好时光的追忆。醉酒后的窥视和闲适的扔梭,表现了她内心的矛盾与烦恼,给人一种即使在醉意中也无法逃避现实的感觉。

后面的“不夜珠光连玉匣”则营造出一种梦幻的氛围,暗示着她内心对美好生活的渴望,但随之而来的却是“辟寒钗影落瑶尊”的忧伤,表现出对美好事物的失落和对孤独的深切感受。最后,诗人通过提及江淹,进一步深化了相思的主题,表达了对离别的无奈和对爱人的深切思念。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丰富的意象以及深沉的情感,展现了妓女生活的苦涩与无奈,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人生的思考和对情感的深刻理解。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鱼钥兽环斜掩门:描绘妓女的门被斜掩,暗示着她的生活环境的隐秘与奢华。
  • 萋萋芳草忆王孙:芳草萋萋,令人想起已逝的王孙,表现了对过去的怀念。
  • 醉凭青琐窥韩寿:醉酒之际,透过青色的窗户窥望韩寿,传达出一种无奈的情感。
  • 闲掷金梭恼谢鲲:随意扔掉金色的梭子,显露出内心的烦恼与不安。
  • 不夜珠光连玉匣:夜晚不再黑暗,珠光照耀着玉匣,营造出一种幽静的氛围。
  • 辟寒钗影落瑶尊:寒钗的影子落在瑶尊上,象征着美好事物的失落。
  • 欲知肠断相思处:表达了内心深处的相思与痛苦。
  • 役尽江淹别后魂:提及江淹,表达因别离而产生的深切思念。

修辞手法

  • 比喻:用“鱼钥”和“兽环”比喻妓女的生活环境。
  • 对仗:整首诗的结构对称,展现了诗人的修辞功底。
  • 意象:通过“珠光”、“钗影”等意象,营造了丰富的氛围感。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中心思想是对妓女生活的同情与对爱情的思念,表现了诗人在面对生活的无奈时,对情感的深刻理解。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鱼钥:象征着精致的生活。
  • 芳草:象征着往昔的美好。
  • 金梭:象征着繁忙的生活。
  • 不夜珠:象征着美好与希望。
  • 寒钗:象征着孤独与失落。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鱼钥兽环”暗示了什么? A. 生活的奢华
    B. 生活的困苦
    C. 生活的简单

  2. “萋萋芳草”中,芳草象征着什么? A. 失去的爱情
    B. 未来的希望
    C. 美好的回忆

  3. 诗中提到的“江淹”是谁? A. 一个诗人
    B. 一个历史人物
    C. 一个神话角色

答案

  1. A
  2. C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红楼梦》中的诗词
  • 白居易的《长恨歌》

诗词对比

  • 比较赵光远的这首诗与李白的《夜泊牛津》:
    • 主题:两者都体现了对美好事物的怀念,但赵光远更侧重于个人情感的细腻表达,而李白则表现出一种更加豪放的情怀。
    • 意象:赵光远的意象更加细腻,李白的则更加宏大,展现出不同的艺术风格。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诗经》与唐诗的比较研究
  • 相关学术论文与评论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