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疏帘淡月 同筠上弟玩月》
时间: 2025-02-04 16:32:49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疏帘淡月 同筠上弟玩月
作者:吴永和 〔清代〕
西风寒峭,怪竹里蟾光,今宵偏皎。
寂寂药房重启,数惊宿鸟。
算来清赏人知少。
记当年香闺稚小。
笑携女伴,惜花爱月,眠迟起早。
空叹息颜随秋老。
愁魔相逐,病魔相搅。
回首繁华去也,半生烦恼。
新茶且共灯前试,更博山沉水微袅。
小帘风揭,疏棂露湿,邻鸡催晓。
白话文翻译
西风寒冷刺骨,月光透过竹林显得格外明亮。今晚的月光格外皎洁。药房静静重开,几只惊起的宿鸟在夜空中飞舞。想来,能欣赏这种清幽景色的人是少之又少。回忆起当年在香闺里的稚嫩时光,和女伴们一起嬉笑,爱花赏月,常常睡得很晚、起得很早。如今不禁感叹,容颜随着秋天渐渐衰老。愁苦与病魔交织在一起,回首往事繁华已去,半生的烦恼缠绕心头。如今我们不妨在灯下品尝新茶,聊聊那些飘逸的山水。小帘被风轻轻掀起,窗棂上露水湿润,邻家的鸡已经开始催促天明。
注释
- 疏帘:指窗帘稀疏,透出淡淡的月光。
- 寒峭:形容风寒刺骨,气温低。
- 蟾光:指月亮的光辉,蟾蜍常与月亮相联。
- 香闺:指女子的闺房,通常指年轻女孩的房间。
- 愁魔:指烦恼、忧愁的情绪。
- 新茶:指新泡的茶,象征生活中的小确幸。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吴永和,清代诗人,生平事迹不详,但其诗作常常表现出对人生的感慨与对自然的热爱。吴永和的诗风清新脱俗,语言质朴,常以细腻的观察展现生活的美好与忧愁。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一个秋夜,诗人和友人在竹林下赏月,心中满是对往昔的追忆与对现状的感慨。诗中流露出对青春易逝的无奈与对生活琐事的反思。
诗歌鉴赏
《疏帘淡月》是一首充满情感和哲思的诗作。诗的开头便以“西风寒峭”引入,营造出一种清冷的氛围,随着月光的描写,渐渐引入对人事的反思。诗人的情感在月光的映衬下愈加浓烈,既有对自然之美的赞美,又饱含对人生无常的感慨。
“记当年香闺稚小”一句,勾起了诗人对年轻时光的回忆。那时的快乐与无忧无虑形成鲜明对比,随着岁月的流逝,诗人开始意识到青春的流逝和容颜的衰老。此时的诗人,已不再是那个“眠迟起早”的少年,而是被“愁魔”与“病魔”所困扰的中年人。
最后几句中,诗人提到“新茶且共灯前试”,显示出一种对生活细微幸福的追求。尽管人生有诸多烦恼,但在这种简单的生活中,依然能够找到片刻的宁静与快乐。整首诗在描写自然之美的同时,深入探讨了人生的哲理,展现了诗人深邃的思考和敏感的心灵。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西风寒峭,怪竹里蟾光,今宵偏皎。
- 描述西风的寒冷与竹林中皎洁的月光,形成鲜明的对比,暗示着内心的孤独。
-
寂寂药房重启,数惊宿鸟。
- 药房的重启象征着生活的常态,而惊飞的宿鸟则传达出一种突如其来的宁静与惊醒。
-
算来清赏人知少。
- 反思欣赏美景的人少,暗示生活的孤独。
-
记当年香闺稚小。
- 回忆年轻时光,思念那种无忧的状态。
-
笑携女伴,惜花爱月,眠迟起早。
- 描绘年轻时的生活场景,展现了友谊与生活的乐趣。
-
空叹息颜随秋老。
- 感慨容颜与时光的流逝,表现对老去的无奈。
-
愁魔相逐,病魔相搅。
- 愁苦与疾病交织,反映出生活的艰辛。
-
回首繁华去也,半生烦恼。
- 对过往繁华的追忆与对现状烦恼的感慨。
-
新茶且共灯前试,更博山沉水微袅。
- 选择在灯下品茶,体现出对生活细节的珍视与享受。
-
小帘风揭,疏棂露湿,邻鸡催晓。
- 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生活的日常与宁静。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月光比作蟾光,增加了诗歌的意象美。
- 拟人:将愁魔与病魔拟人化,增强了情感的表达。
- 对仗:如“眠迟起早”,形成对称,增强了节奏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青春的怀念、对人生无常的感慨,以及对生活细节的珍视。诗人通过对自然美的描写,反映出内心的孤独与对岁月的思考,从而引发读者对生活的深刻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月光:象征思念与孤独。
- 药房:象征生活的常态与抚慰。
- 女伴:象征青春与友谊。
- 新茶:象征生活中的小确幸。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西风寒峭”形容的是哪种季节?
- A. 春天
- B. 夏天
- C. 秋天
- D. 冬天
-
“记当年香闺稚小”中提到的“香闺”指的是什么?
- A. 书房
- B. 女子的房间
- C. 花园
- D. 餐厅
-
诗中提到的“愁魔”指的是什么?
- A. 快乐
- B. 忧愁
- C. 恐惧
- D. 希望
答案
- C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月下独酌》
- 杜甫《月夜忆舍弟》
诗词对比
- 《月下独酌》:同样描绘了月夜的宁静与孤独,但更多展现了个人的豪情与对自由的渴望。
- 《月夜忆舍弟》:侧重于亲情的思念,而《疏帘淡月》则更偏向于对青春与生活的感慨。
参考资料
- 《清代诗词鉴赏》
- 《中国古典诗词选读》
- 《吴永和诗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