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莎行》

时间: 2025-02-04 15:39:30

水满青钱,烟滋翠葆。

残英满地无人扫。

先来羁思乱如云,无端更被春酲恼。

叠叠遥山,绵绵远道。

凭阑满目唯芳草。

莫惊青鬓点秋霜,卢郎已分愁中老。

意思解释

踏莎行

作者: 蔡伸 〔宋代〕

类型: 古诗词

原文展示:

水满青钱,烟滋翠葆。残英满地无人扫。先来羁思乱如云,无端更被春酲恼。叠叠遥山,绵绵远道。凭阑满目唯芳草。莫惊青鬓点秋霜,卢郎已分愁中老。

白话文翻译:

水波荡漾,青色的钱塘江水,烟雾弥漫,滋润了翠绿的草木。地上落满了残花,却没有人来扫除。早先的羁绊与思绪,就像云一样纷乱不堪,不由自主地被春天的醉意所扰。远处的山峦叠嶂,蜿蜒的道路绵延不绝。倚栏望去,眼前尽是芳草。不要惊讶我两鬓已染秋霜,卢郎(指李白)早已在愁苦中渐渐老去。

注释:

  • 青钱:青色的水,指水面如青色的钱币。
  • 翠葆:指绿色的草木。
  • 残英:残余的花瓣。
  • 羁思:被束缚的思绪,离愁别绪。
  • 春酲:春天的醉意,形容人因春色而感到恍惚。
  • 青鬓点秋霜:形容头发已白,岁月的流逝。
  • 卢郎:可指李白,表达对老去的感慨。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蔡伸,南宋诗人,生于平江,字子渊,号白云山人。蔡伸的诗歌风格受李白影响,常以自然景物和人生感悟为题材,语言清新自然,情感真挚。

创作背景:诗作出自春天的时节,抒发了诗人对春天美景的感慨以及对人生无常的思考,反映了当时人们对生活的迷惘与感伤。

诗歌鉴赏:

《踏莎行》是蔡伸以春天为背景,表达个人情感的一首词。全诗通过描写春天的景色,引发对人生和情感的沉思。诗中开头的“水满青钱,烟滋翠葆”展现出春天生机盎然的气息,水的清澈与草木的翠绿形成鲜明的对比,营造出一种柔美的意境。然而,随着“残英满地无人扫”的出现,春天的美好氛围被孤独与凋零所打破,令人感受到一种无奈和失落。接下来的“先来羁思乱如云”,则深刻地揭示了诗人内心的纷乱与不安,春天的醉意不仅没有带来愉悦,反而加重了思想的负担。从“叠叠遥山,绵绵远道”可以看出,诗人虽然欣赏到远处的美景,但内心的惆怅与忧愁依然挥之不去。最后一句“莫惊青鬓点秋霜”,更是将个人的感慨升华至对人生的哲思,岁月的流逝让人感受到无情的现实与人生的无常感。整首词在描写春色的同时,也展现了对时光流逝的深刻反思,情感真挚,意味深远。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1. 水满青钱:描绘了水面如青色的钱币,生动形象。
    2. 烟滋翠葆:烟雾滋润了翠绿的草木,展现了春天的生机。
    3. 残英满地无人扫:落花满地,暗示孤独与落寞。
    4. 先来羁思乱如云:表达思绪纷乱,心情如云一般复杂。
    5. 无端更被春酲恼:春天的醉意让人倍感困扰。
    6. 叠叠遥山,绵绵远道:描绘远山和道路的绵延,象征人生的旅途。
    7. 凭阑满目唯芳草:站在栏杆前,眼前尽是芳草,传达出一种无奈与失落。
    8. 莫惊青鬓点秋霜:劝人不要惊讶自己已染白发,反映人生的无情。
  • 修辞手法

    • 比喻:如“水满青钱”比喻水面清澈。
    • 拟人:如“烟滋翠葆”,烟雾似乎在滋养草木。
    • 对仗:如“叠叠遥山,绵绵远道”,形成优美的韵律。
  •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对春天美好景色的欣赏,却又因人生无常而感到惆怅,深刻展现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和对生活的哲思。

意象分析:

  • :象征生命与流动,代表春天的生机。
  • 青钱:象征清澈与美好,反衬出诗人的情感。
  • 残英:象征逝去的美好,暗示人生的无常。
  • 青鬓点秋霜:象征人的老去与遗憾,体现人生的无情。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青钱”指的是什么? A. 青色的钱币
    B. 青色的水
    C. 青色的草
    D. 青色的天空

  2. “莫惊青鬓点秋霜”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A. 对青春的怀念
    B. 对春天的热爱
    C. 对老去的无奈
    D. 对孤独的感慨

答案

  1. B
  2.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春望》 by 杜甫
  • 《江城子·密州出猎》 by 苏轼

诗词对比

  • 《春望》:同样描绘了春天的景象,但着重在国家动荡与个人情感的交织。
  • 《江城子·密州出猎》:通过描写猎场的豪情,与蔡伸的感伤形成鲜明对比,展现出不同的情感基调。

参考资料:

  • 《宋词三百首》
  • 《古代诗词鉴赏指南》
  • 《蔡伸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