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江红·荆楚岁时》
时间: 2025-01-27 03:16:20意思解释
满江红·荆楚岁时
作者: 汪莘 〔宋代〕
类型: 古诗词
原文展示:
荆楚岁时,念自古登临风俗。
休更道桓家车骑,谢家丝竹。
不觉吹将头上帽,可来共采篱边菊。
叹如今,重九有何人,相追逐。
穷处士,枯如木。
贤太守,温如玉。
遣厨人馈酒,廪人馈粟。
欲寄唐虞无限意,离骚都是相思曲。
奈两三寒蝶尚于飞,秋光促。
白话文翻译:
荆楚的传统节日,我想起了古代的登高风俗。
不必再提桓家名门的车马,谢家乐器的盛宴。
不知不觉间,风吹动了我的帽子,何不一同去采摘篱边的菊花呢?
感叹如今,重阳节上又有谁能相聚欢庆?
穷困的士人,像枯木般无趣。
贤明的太守,温文尔雅如玉。
他派厨子送酒,仓库里的粮食也送来。
我想寄托唐虞时代的无限思绪,离骚中的情感也不过是相思之曲。
然而这时,只有几只寒蝴蝶仍在飞舞,秋天的光景催促着时间的流逝。
注释:
- 荆楚岁时:指荆楚地区的传统节日。
- 登临风俗:指在特定节日登高的习俗。
- 桓家车骑与谢家丝竹:指古代名门望族的奢华生活。
- 重九:指重阳节,传统的登高节日。
- 穷处士:形容穷困的士人,生活清苦。
- 贤太守:指地方官员,温和而有才德。
- 唐虞:古代的理想社会,象征美好愿望。
- 离骚:屈原的诗,表达了孤独与相思之情。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汪莘,南宋时期的诗人,以词作见长,风格清新、细腻,常表达个人情感与社会现实交织的主题。
创作背景: 此词作于重阳节,反映了作者对古代登高习俗的怀念,以及对当下社会人情淡漠的感慨。诗中流露出对生活的无奈与思乡之情。
诗歌鉴赏:
这首《满江红·荆楚岁时》以浓厚的怀古情绪为主线,通过对荆楚地区节日传统的追忆,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失落。开篇提及的登高风俗,迅速把读者带入一个温馨而又充满历史感的场景中,然而随之而来的却是对现代社会人情冷淡的无奈叹息。诗中“重九有何人,相追逐”一句,表达了对重阳节的渴望与人情疏离的对比,透露出作者的孤独感。
在形式上,汪莘运用了对仗工整的句式,增强了诗歌的韵律感。通过描绘穷处士与贤太守的对比,突显了社会的阶级差异与人情冷暖。结尾的“奈两三寒蝶尚于飞,秋光促”则巧妙地用自然景象来映射人事的无常与时光的流逝,令人感受到一种淡淡的忧伤与思考。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荆楚岁时,念自古登临风俗:抒发对荆楚地区传统节日的怀念。
- 休更道桓家车骑,谢家丝竹:对当年富贵生活的无奈叹息。
- 不觉吹将头上帽:描述自然中轻松自在的一面。
- 可来共采篱边菊:希望与友人共度美好时光。
- 叹如今,重九有何人,相追逐:感叹人情淡漠。
- 穷处士,枯如木:表现士人生活的困苦。
- 贤太守,温如玉:称赞贤明官吏的温和性情。
- 遣厨人馈酒,廪人馈粟:描绘人情味的现象。
- 欲寄唐虞无限意,离骚都是相思曲:表达对理想社会的向往与个人情感的纠葛。
- 奈两三寒蝶尚于飞,秋光促:用自然意象表现时光的流逝。
-
修辞手法:
- 比喻:如“穷处士,枯如木”比喻生活的贫困与无趣。
- 对仗:如“贤太守,温如玉”对称工整,增强了诗的音韵美。
- 拟人:将自然景象与人情结合,表达复杂的情感。
-
主题思想: 诗歌通过对古代风俗的怀念与对现代人情的失落感,表达了诗人对理想社会的渴望和对现实生活的无奈,融入了深刻的思考与情感。
意象分析:
- 荆楚:象征故乡与传统。
- 菊花:代表坚韧与清雅,常与重阳节联系在一起。
- 寒蝶:象征孤独与生命的脆弱,映射个人情感的孤寂。
- 秋光:象征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无常。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下列哪个节日与“重九”相对应?
A. 中秋节
B. 清明节
C. 重阳节
D. 端午节 -
诗中提到的“贤太守”形容的是哪个特征?
A. 富有
B. 温和
C. 勇敢
D. 聪明 -
“奈两三寒蝶尚于飞”一句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A. 失落
B. 快乐
C. 愤怒
D. 厌倦
答案:
- C
- B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登高》
- 李白的《庐山谣》
- 苏轼的《水调歌头》
诗词对比:
- 比较汪莘的《满江红·荆楚岁时》与杜甫的《登高》,两首诗都通过秋天的景象表达了对人生的感慨,但汪莘更多的是对人情的思考,而杜甫则更加关注个人命运与国家兴亡。
参考资料:
- 《宋词三百首》
- 《古典诗词鉴赏》
- 《中国古代文学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