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江仙》
时间: 2025-01-27 03:29:48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何处黄鸡啼复乱,
凄清月照疏林。
杏花开后雁鱼沉,
梧桐秋露滴,清泪欲沾襟。
宝鸭香消添兽炭,
画楼人寂寒侵。
残灯明灭拥孤衾,
竹敲风故谑,疑是夜相寻。
白话文翻译
在什么地方,黄鸡啼叫声又一次打乱了宁静?凄清的月光照在稀疏的树林上。杏花盛开之后,雁群和鱼都沉入了水中。梧桐树上,秋露滴落,清泪似乎快要沾湿衣襟。宝鸭的香味消散,火炭的热度加深,画楼里人静得让人感到寒意侵袭。残灯明灭,孤单的被褥紧紧相拥。竹子在风中轻敲,似乎在调侃我,仿佛是夜晚在寻找我。
注释
- 黄鸡:指公鸡,常用于描绘清晨的景象。
- 凄清:形容清冷、凄凉的状态。
- 杏花:春天的花,象征着生命的开始和美好的情感。
- 雁鱼沉:雁是候鸟,与鱼相对,暗示着春天的远去与生机的消失。
- 清泪欲沾襟:表达悲伤情绪,泪水即将沾湿衣襟。
- 宝鸭:指一种香气扑鼻的水鸟。
- 寒侵:形容寒意袭来,令人感到不适。
- 残灯明灭:灯光闪烁不定,传达出孤独的气氛。
- 竹敲风故谑:竹子在风中轻敲,象征着自然的调侃,给人一种幽默的感觉。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孙允膺,清代诗人,字子和,号静庵。生于康熙年间,风格受到唐诗影响,作品多描写自然景色和人情冷暖。
创作背景
《临江仙》创作于清代,正值社会动荡,诗中渗透出诗人对时局的忧虑与个人情感的抒发,反映了清代士人的孤独与失落。
诗歌鉴赏
《临江仙》以其清新脱俗的意象和深邃的情感而著称。诗开篇即以“何处黄鸡啼复乱”引入,表现出一种对宁静生活的渴望与现实的无奈。月光洒在疏林中,营造出一种凄清的氛围,似乎在暗示着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失落。接着,杏花盛开后的意象与沉默的鸟鱼形成对比,暗示着生命的短暂与美好。
“梧桐秋露滴,清泪欲沾襟”一句,情感愈加浓烈,泪水与秋露的意象交织,体现出诗人对往昔岁月的怀念与对现实的无奈。后半部分“宝鸭香消添兽炭”中,香气的消失与寒意的加深,传达出一种凄凉的感觉,仿佛在诉说着生命的无常与孤独。
“残灯明灭拥孤衾”描绘了夜晚的孤独,诗人独自一人,灯光闪烁,给人一种无尽的思念与寂寞。最后一句则用竹子在风中轻轻敲打的声音,轻巧地调侃着夜晚的幽静,带出一种淡淡的讽刺与思索,仿佛在问自己,孤独的夜晚是否在寻找什么。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何处黄鸡啼复乱:引入一个清晨场景,鸡鸣打破宁静,暗示了生活的烦扰。
- 凄清月照疏林:月光清冷,照耀稀疏的树林,营造出一种孤独的氛围。
- 杏花开后雁鱼沉:春天的花朵与生物的沉寂形成对比,象征生命的流逝。
- 梧桐秋露滴,清泪欲沾襟:秋天的露水滴落,与诗人的泪水相互呼应,表达悲伤。
- 宝鸭香消添兽炭:香气的散去与炭火的燃烧,象征着生活的变迁与寒意。
- 画楼人寂寒侵:画楼中人静得令人感到寒冷,体现孤独感。
- 残灯明灭拥孤衾:灯光闪烁,孤独的被褥相拥,描绘出孤独的夜晚。
- 竹敲风故谑,疑是夜相寻:自然的声音在调侃,仿佛夜晚在寻找着什么。
修辞手法
- 比喻:将“宝鸭香”比作生活的美好,后续的消失代表失去。
- 拟人:竹子在风中轻敲,似乎在和人对话,增加了情感的生动性。
- 对仗:如“清泪欲沾襟”和“寒侵”形成对比,增强诗的节奏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自然景色与内心情感的交融,表达了诗人对生命无常的感慨与对孤独的深思,体现出一种淡淡的哀愁与哲学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黄鸡:象征着清晨与生活的开始。
- 月光:常用来象征孤独与思念。
- 杏花:象征春天与生机。
- 梧桐:象征着秋天与凋零。
- 竹:象征自然的生命力与智慧。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何处黄鸡啼复乱”中的“黄鸡”指的是什么?
- A. 母鸡
- B. 公鸡
- C. 鸡蛋
- D. 小鸡
-
“清泪欲沾襟”中的“清泪”表达了诗人的什么情感?
- A. 快乐
- B. 哀伤
- C. 愤怒
- D. 疲惫
-
诗中“竹敲风故谑”意指什么?
- A. 风在调皮
- B. 竹子轻敲
- C. 诗人独处
- D. 夜晚在寻找
答案
- B. 公鸡
- B. 哀伤
- A. 风在调皮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李白
- 《秋夕》杜牧
诗词对比
- 李白的《静夜思》:同样表达了孤独与思念,但更为直白和浓烈。
- 杜牧的《秋夕》:同样描绘秋天的景象,情感更为细腻。
参考资料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作者:王晓明
- 《清代诗人孙允膺研究》—作者:李文韬
- 《古诗词解析全书》—作者:张志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