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清平乐
作者: 吴藻 〔清代〕
类型: 古诗词
原文展示:
已凉庭院。丛桂天香满。几个黄昏闲坐惯。疏了花笺竹管。玉阶依旧蛩鸣。绿窗依旧侬听。又是一宵风雨,不知多少秋灯。
白话文翻译:
庭院已经凉了,香气扑鼻的桂花满是枝头。每到黄昏我习惯于静坐,随意写写字。玉阶上依旧传来蟋蟀的鸣叫,绿窗边依旧是我在倾听。又是一个风雨交加的夜晚,不知道又要点亮多少盏秋灯。
注释:
- 已凉:已经变凉,指天气转凉。
- 丛桂:指成片的桂花。
- 黄昏:傍晚时分。
- 花笺竹管:用来写字的纸和笔,表现写字的悠闲。
- 玉阶:用美玉铺成的台阶,象征高雅。
- 侬:我,在方言中常用作自称。
- 秋灯:秋天的灯光,象征着孤独和思念。
典故解析:
本诗虽然不特指某个典故,但涉及的“桂花”常与中秋、团圆等意象相关,寓意思乡与团聚。蟋蟀作为秋天的代表,常常引发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吴藻,清代诗人,生于康熙年间,曾任职于京城,诗风清新淡雅,擅长描绘自然景物及抒发个人情感。
创作背景:
《清平乐》创作于吴藻的晚年,正值社会动荡与个人思乡情绪的交织,诗中流露出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和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诗歌鉴赏:
《清平乐》是一首典雅的词作,透过简洁的语言,描绘了一个秋天的黄昏场景。开篇便以“已凉庭院”点明了季节的变换,营造出一种清冷的氛围。接着“丛桂天香满”描绘了庭院中桂花的芬芳,带给人一种清新、怡人的感觉。诗人似乎已习惯了这种安静的生活,常常在黄昏时分独自坐着,随着“疏了花笺竹管”的描写,展现出一种淡然的生活态度。
“玉阶依旧蛩鸣”则通过蟋蟀的鸣叫,传达出一种静谧而富有生机的意象,表现了作者与自然的和谐相处。而“绿窗依旧侬听”则体现了诗人对生活细节的留意与感悟,充分展现了他对生活环境的依恋与珍惜。结尾的“又是一宵风雨,不知多少秋灯”则巧妙地引入了夜晚的风雨,结合对灯光的提及,暗示了孤独与思念,令人感受到一种内心的惆怅与对过往的追忆。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已凉庭院:揭示环境的变化,暗示时间的流逝。
- 丛桂天香满:描绘了桂花的香气,象征着秋天的到来。
- 几个黄昏闲坐惯:表现了诗人对静谧生活的适应与享受。
- 疏了花笺竹管:体现出创作的随意与轻松。
- 玉阶依旧蛩鸣:蟋蟀的鸣叫增添了夜晚的生动气息。
- 绿窗依旧侬听:强调了诗人对周围环境的敏感。
- 又是一宵风雨:引入自然变化,传达对变幻的感慨。
- 不知多少秋灯:表达对孤独与思念的深切感受。
修辞手法:
- 比喻:如“玉阶”暗含高雅之意。
- 拟人:蟋蟀的鸣叫让夜晚更显生动。
- 对仗:如“玉阶依旧蛩鸣”与“绿窗依旧侬听”,增强了词句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展现了诗人对自然和生活的细腻观察与深刻感受,表达了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及对时光流逝的感叹,渗透着淡淡的忧伤与思乡情怀。
意象分析:
- 庭院:象征家庭与安宁。
- 桂花:象征团圆与思念。
- 风雨:象征生活的变幻与无常。
- 秋灯:象征孤独与思绪的回忆。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丛桂”指的是什么? A. 竹子
B. 桂花
C. 菊花
答案: B -
诗人习惯于在什么时间静坐? A. 早晨
B. 中午
C. 黄昏
答案: C -
“玉阶依旧蛩鸣”中“蛩鸣”指的是什么? A. 鸟鸣
B. 蟋蟀的鸣叫
C. 风声
答案: B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如梦令》
- 苏轼《水调歌头》
- 杜甫《春望》
诗词对比:
- 《如梦令》:同样以自然描写为主题,但更侧重于女性的细腻情感与思念。
- 《水调歌头》:表达了对人生与月亮的哲思,情感更为豪放,与吴藻的细腻风格形成对比。
参考资料:
- 《清代诗词选》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吴藻年谱及其诗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