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平乐 次前韵》

时间: 2025-01-11 01:55:19

东皋晚望。

尽了溪山状。

一似龙湫浮雁荡。

人在营丘画上。

中间小小吾庵。

君来共此奇探。

啼鸟一声飞去,落花点破层岚。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东皋晚望。尽了溪山状。一似龙湫浮雁荡。人在营丘画上。中间小小吾庵。君来共此奇探。啼鸟一声飞去,落花点破层岚。

白话文翻译:

在东边的山岗上眺望晚景,溪流和山峦的景色尽收眼底。那情景好似龙湫上飘荡的雁群,人在营丘的画面中映现。我的小庵静静地在中间,期待着你来一同探寻这奇妙的风景。忽然听见鸟儿一声啼叫飞去,落花轻轻点破了层层的云雾。

注释:

  • 东皋:东边的山岗。
  • 晚望:傍晚时分的远望。
  • 龙湫:指水流湍急的瀑布,形象地描绘了雁群在飞翔时的姿态。
  • 营丘:指营地或丘陵,暗指所处的环境。
  • 吾庵:我的小庵,即作者所居住的地方。
  • 奇探:奇妙的探索。
  • 啼鸟:指鸟鸣声。
  • 层岚:指重叠的云雾,渲染了自然的朦胧感。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刘敏中是元代著名的诗人,生活在文化大繁荣的时期。他的诗词多以山水为题材,情感细腻,风格清新自然,常常流露出对自然的热爱与对人生的思考。

创作背景:

《清平乐 次前韵》是在一个宁静的傍晚,作者在东边的山岗上,欣赏自然美景时所作。诗中蕴含着对友人共享美好时光的期盼,表达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好愿景。

诗歌鉴赏:

这首词以“东皋晚望”开篇,营造出一个宁静而富有诗意的场景。刘敏中通过细腻的描写,将傍晚的山水景色展现得淋漓尽致,勾勒出一幅优美的画面。诗中提到的“龙湫浮雁荡”,不仅描绘了雁群飞翔的姿态,也象征着自由与灵动。这样的意象使得整首诗充满了生机与活力。

中间的“小小吾庵”则为诗增添了一抹人文气息,表现了作者的隐逸生活和对自然的热爱。朋友的到来让这幅画面更加生动,诗人期待与友人共同分享这份美好的体验。最后两句“啼鸟一声飞去,落花点破层岚”则用鸟鸣和落花的意象,增添了动感,仿佛将静谧的场景打破,带出了一种淡淡的忧伤,暗示着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无常。

整首诗情景交融,意蕴深远,展现了自然之美与人际情感的深刻联系,体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思考与对友谊的珍视。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东皋晚望:从东边的山岗上远望,标志着时间的傍晚,营造出一种宁静的氛围。
  • 尽了溪山状:将周围的山水景色尽收眼底,强调了视野的开阔与美丽。
  • 一似龙湫浮雁荡:通过比喻,形象地描绘了雁群飞翔的姿态,生动形象。
  • 人在营丘画上:人的存在仿佛是这幅画的点缀,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
  • 中间小小吾庵:诗人自述的庵堂,凸显了隐逸生活的清幽与宁静。
  • 君来共此奇探:期待友人来访,共同领略这份美好。
  • 啼鸟一声飞去:鸟儿的鸣叫打破了宁静,增添了动态感。
  • 落花点破层岚:落花轻轻点破了云雾,渲染了自然的朦胧与美丽。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景象比作画面,增强了诗的艺术美感。
  • 拟人:鸟鸣仿佛在诉说,增添了情感的细腻。
  • 对仗:词句间的工整对仗,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热爱与对友谊的珍视,传达了一种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好愿望。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溪山:象征自然的美丽与宁静。
  • 龙湫:代表力量与自由。
  • 小庵:象征隐逸与安静。
  • 啼鸟:象征生命与动态。
  • 落花:代表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脆弱。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东皋”指的是哪里?

    • A. 西边
    • B. 东边
    • C. 南边
    • D. 北边
  2. “人在营丘画上”中的“画”指的是什么?

    • A. 画作
    • B. 自然景色
    • C. 朋友
    • D. 诗人
  3. 诗中“啼鸟一声飞去”的意象传达了什么情感?

    • A. 欢乐
    • B. 悲伤
    • C. 宁静
    • D. 自由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苏轼的《水调歌头》
  • 李白的《庐山谣》

诗词对比:

可以将刘敏中的这首诗与苏轼的《水调歌头》进行比较,二者均描绘了自然美景,但刘敏中更加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而苏轼则突出个人的情感与人生哲理。

参考资料:

  • 《元代诗人研究》
  • 《中国古典诗词选》

以上内容旨在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欣赏《清平乐 次前韵》这首诗的艺术魅力与深刻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