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阴那山》
时间: 2025-01-27 03:31:32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入阴那山
李士濂
别来忆六载,重入叩禅扉。
林茂鸟声好,谷幽人迹稀。
登峰堪掬日,浴涧胜寻沂。
清可一泓注,末流何自歧。
谈玄与诋佛,臧谷辩谁迷。
若问菩提偈,空山叶落时。
白话文翻译:
自从分别已经六年了,我再次来到这座山,敲响了禅房的门。这里林木茂密,鸟儿的鸣声悦耳动听,山谷幽静,鲜有人迹。登上山峰可以捧住阳光,山涧的水流胜过寻常的沂河。清澈的水如同一泓明镜,流淌到哪里又有什么区别呢?谈论玄理和贬斥佛教,深谷中辩论的人又是谁在迷惑呢?如果问我关于菩提的偈语,那就要在空山中,听那落叶的声音。
注释:
- 别来忆六载:自从分别已经六年,表达对过去时光的怀念。
- 叩禅扉:敲击禅房的门,象征对佛法的求索。
- 林茂鸟声好:森林茂盛,鸟鸣声悦耳,描绘了自然的美好。
- 谷幽人迹稀:山谷幽静,鲜有人来,表现出一种宁静的氛围。
- 登峰堪掬日:登上山峰好像可以捧起阳光,形象化地描绘了山的高峻。
- 浴涧胜寻沂:山涧的水流比沂河更胜一筹,强调了自然的清澈。
- 清可一泓注:水清澈如明镜,意味着自然的纯净。
- 末流何自歧:水流到哪里有何不同,探讨人生的方向。
- 谈玄与诋佛:讨论哲学与贬低佛教,反映了诗人的思考。
- 臧谷辩谁迷:深谷中辩论的人究竟是谁在迷惑。
- 若问菩提偈:如果问关于菩提的偈语。
- 空山叶落时:在空旷的山中,叶子落下的时刻,象征了生命的无常。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李士濂,明代诗人,擅长山水田园诗,作品常表现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思考。他的诗风清新高远,常通过自然景物抒发心中的感受。
创作背景:这首诗写于李士濂重游阴那山时,表达了他对自然的深刻感受以及对佛理的思考。诗中反映出他对过去时光的追忆,以及在喧嚣世外寻找内心宁静的渴望。
诗歌鉴赏:
《入阴那山》是一首表现诗人对自然景观的赞美及对生命哲学的思考之作。诗的开头,李士濂以“别来忆六载”引入,简洁而有力,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的感慨。接着,诗人通过描绘“林茂鸟声好,谷幽人迹稀”的自然景观,展现了阴那山的宁静与美丽,令人感受到一种远离尘嚣的恬淡。
随后,诗人运用“登峰堪掬日,浴涧胜寻沂”的比喻,展现了山的高峻与水的清澈,体现出一种对自然的崇敬与赞美。诗中的“清可一泓注”更是将自然的纯净与生命的哲理相结合,表达了诗人对存在的深思。最后,诗人以“若问菩提偈,空山叶落时”作结,既是对佛教思想的引申,也是对生命无常的感悟,暗示了对真理的追问。
整首诗情感真挚,意象丰富,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与对人生哲学的深刻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别来忆六载:表达了离别六年的思念。
- 重入叩禅扉:再次来到此地,渴望得到内心的安宁。
- 林茂鸟声好:自然环境的美好令人心旷神怡。
- 谷幽人迹稀:强调这里的宁静,人与自然的和谐。
- 登峰堪掬日:山高水清,表达了对自然壮丽的感慨。
- 浴涧胜寻沂:比喻山涧的水更胜寻常的河流,意在突出自然的独特之处。
- 清可一泓注:象征水的纯净,暗示着内心的澄澈。
- 末流何自歧:探讨人生的方向,思考生命的意义。
- 谈玄与诋佛:涉及对于哲学与宗教的思考与争辩。
- 臧谷辩谁迷:表示对深谷中辩论者的反思。
- 若问菩提偈:引导至关于佛教的思考。
- 空山叶落时:落叶的意象象征生命的流逝与无常。
修辞手法:
- 比喻:如“登峰堪掬日”,形象生动。
- 对仗:如“林茂鸟声好,谷幽人迹稀”,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象征:叶落象征生命的无常与轮回。
主题思想:诗歌围绕对自然的热爱、对生命的思考展开,传达出一种向往宁静与内心安宁的情感基调,探讨了人与自然、哲学与宗教之间的关系。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阴那山:象征宁静与自然的归属。
- 鸟声:自然的音乐,象征生命的活力。
- 山涧:清澈、纯净,象征心灵的明澈。
- 落叶:象征生命的无常与轮回。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六载”指的是多少年?
- A. 四年
- B. 六年
- C. 八年
-
诗中“浴涧胜寻沂”表达了什么?
- A. 山涧的水流优于沂河
- B. 沂河的水流更清澈
- C. 不相关
-
“空山叶落时”所传达的意象是?
- A. 自然的美丽
- B. 生命的无常
- C. 快乐的时光
答案:
- B
- A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山居秋暝》
- 李白《庐山谣》
诗词对比:
- 王维的《山居秋暝》同样描绘了自然的美,表现出一种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境界。
- 李白的《庐山谣》则展现了山水的壮丽与诗人的豪情,表达了对自由的向往。
参考资料:
- 《中国古典诗词选》
- 《明代诗人李士濂研究》
- 《山水诗的艺术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