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日山居寄友人》

时间: 2025-02-04 15:35:32

春居无俗喧,时立涧前村。

路远少来客,山深多过猿。

带岩松色老,临水杏花繁。

除忆文流外,何人更可言。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春居无俗喧,时立涧前村。
路远少来客,山深多过猿。
带岩松色老,临水杏花繁。
除忆文流外,何人更可言。

白话文翻译:

春天住在山中,没有世俗的喧闹,偶尔在涧前的小村庄驻足。
由于路途遥远,来访的客人很少,山中幽深,常常能听到猿猴的叫声。
山岩上松树苍老,临近水边的杏花盛开。
除了想念文人雅士之外,还有谁能和我谈论呢?

注释:

  1. 春居:春天居住,指在春天的时候生活在此处。
  2. 无俗喧:没有世俗的喧闹声,表现出一种清静的环境。
  3. 涧前村:位于山涧前的小村庄,描绘了自然的宁静。
  4. 路远少来客:路途遥远,来访的人很少,强调孤独感。
  5. 山深多过猿:山中幽深,猿猴的叫声频繁,增添了自然的生动气氛。
  6. 带岩松色老:松树长在岩石上,年岁已久,象征着坚韧和生命力。
  7. 临水杏花繁:靠近水边的杏花盛开,描绘了春天的生机。
  8. 除忆文流外:除了怀念文人和朋友以外。
  9. 何人更可言:还有谁能与我交流呢,表达了诗人的孤独与思念。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周贺,唐代诗人,生平不详,以描写自然和人文情怀著称。他的诗作常常表达对友人的思念和对自然的热爱。

创作背景:这首诗写于春天,诗人居住在山中,远离城市的喧嚣,享受自然的宁静。诗人对朋友的思念和孤独感交织在一起,体现了他对清新自然的向往。

诗歌鉴赏:

《春日山居寄友人》是一首描写春天山中生活的诗作,表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以及对友人的思念。诗的开头“春居无俗喧”,便揭示了诗人所处环境的宁静和与世隔绝的状态。在春天的山中,诗人寻求一种远离世俗的生活,享受这份难得的宁静。

接下来的“路远少来客,山深多过猿”,诗人描绘了偏远的地理环境,强调了孤独和寂寞。路途遥远,以至于很少有客人来访,这种孤立的状态让诗人更加思念朋友。而“山深多过猿”则引入了自然界的声音,猿猴的叫声在山中回荡,既增添了生动的气氛,又让孤独感更为明显。

“带岩松色老,临水杏花繁”描绘了春天的自然景色,苍老的松树和盛开的杏花形成鲜明对比,表现出生命的坚韧与春天的生机。这里蕴含着对生命的感慨,同时也暗示了岁月的流逝。

最后一句“除忆文流外,何人更可言”,是诗人对友人的思念与孤独的自我感叹,表达了对知己的渴望与无奈。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邃的情感,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陶醉和对友人的深情思念,体现了唐代诗歌的细腻与情感深邃的特点。

诗词解析:

  1. 逐句解析

    • 春居无俗喧:春天的居所没有世俗的喧闹,营造出一种恬静的氛围。
    • 时立涧前村:偶尔停留在山涧前的小村庄,增强了乡村的自然美。
    • 路远少来客:远离繁华,来访的朋友稀少,突出诗人的孤独感。
    • 山深多过猿:深山之中,猿猴的叫声频频,增添了自然的生动。
    • 带岩松色老:松树生长在岩石上,年岁已久,象征坚韧的生命力。
    • 临水杏花繁:杏花在水边盛开,展现了春天的美丽与生机。
    • 除忆文流外:除了对文人朋友的怀念,表达了孤独的思考。
    • 何人更可言:除了思念的朋友,还有谁能与我交流,表现孤独。
  2. 修辞手法

    • 比喻:无俗喧比喻清静的环境。
    • 对仗:如“路远少来客,山深多过猿”,工整对称,增强诗的韵律感。
    • 意象:松树、杏花、猿声等意象,营造出自然环境的丰富性。
  3. 主题思想

    • 这首诗的核心思想在于表现对自然的热爱与对友人的思念,展现了诗人对清静生活的向往和对友谊的珍视。

意象分析:

  1. 春天:象征着生命的复苏和希望。
  2. 松树:象征坚韧和长寿,代表诗人对自然的深厚情感。
  3. 杏花:代表春天的生机与美丽,象征着友谊的珍贵。
  4. 猿声:体现山中生活的孤独与自然的生动。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这首诗的作者是? A. 李白
    B. 周贺
    C. 杜甫
    答案:B

  2. 诗中提到的“少来客”主要强调了什么? A. 朋友多
    B. 孤独感
    C. 热闹的场景
    答案:B

  3. 诗中“带岩松色老”描述的是? A. 杏花
    B. 松树
    C. 远处的山
    答案: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山居秋暝》
  • 高适《别董大》

诗词对比

  1. 《山居秋暝》:同样描写山中生活的诗,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对友人的思念。
  2. 《别董大》:表现了离别的情感,体现了友谊的珍贵和对友人的思念。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古诗词鉴赏指南》
  • 《唐代诗人周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