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晚归庐山留别道友》

时间: 2025-01-22 09:03:27

病起陵阳思翠微,秋风动后著行衣。

月生石齿人同见,

霜落木梢愁独归。

已许衲僧修静社,便将樵叟对闲扉。

不嫌旧隐相随去,庐岳临天好息机。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病起陵阳思翠微,秋风动后著行衣。
月生石齿人同见,霜落木梢愁独归。
已许衲僧修静社,便将樵叟对闲扉。
不嫌旧隐相随去,庐岳临天好息机。


白话文翻译:

我因病痛在陵阳,思念着翠微山的美景。秋风吹来,我披上外衣出门。月光照耀着石头的缝隙,大家都能看到这美景;霜降在树梢,我却感到愁苦,独自一人归去。早已答应了和尚在静谧的寺庙修行,便和樵夫一起闲聊,面对开着的门。我不在乎那些旧日的隐居生活,愿意随他们前去,庐山的景色让人心旷神怡。


注释:

  • 陵阳:指陵阳地区,可能指今湖北省的某个地方。
  • 翠微:指青翠的山峦,常用来形容美丽的山景。
  • 月生石齿:形容明月映照在石头的缝隙中。
  • 霜落木梢:秋天霜降,树梢上结霜,暗示寒冷和孤独。
  • 衲僧:指穿着僧衣的和尚。
  • 静社:指静谧的寺庙或修行的地方。
  • 樵叟:指砍柴的老人,代表一种闲适的生活方式。
  • 庐岳:指庐山,是著名的山脉,风景如画。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周贺,唐代诗人,生平不详,但他的诗歌多表现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哲理的思考,常以清新脱俗的风格著称。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秋季,诗人因病在陵阳思念庐山的美景,表达了他对自然的向往以及对隐居生活的追求。诗中既有对好友的告别,又有对未来的期望,反映了诗人内心的矛盾与挣扎。


诗歌鉴赏:

《秋晚归庐山留别道友》是一首充满思乡情和自然美的诗。诗人在病痛中思念美丽的翠微山,表现了他对自然的热爱和对身心宁静的向往。诗的开头就以病痛引入,营造出一种孤独和脆弱的氛围,接着描述了秋风的凉意和月光的皎洁,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突显了诗人内心的愁苦。

“已许衲僧修静社”一句,表明诗人向往一种宁静的生活,愿意与和尚共同修行,这反映了他对内心平静的渴求。而后面提到的樵叟,则是代表一种自然、闲适的生活方式,诗人与之对话,似乎在向友人告别,表达了对友谊的珍惜。

最后一句“不嫌旧隐相随去,庐岳临天好息机”,更是将诗人对庐山的向往与对旧隐居生活的舍弃结合在一起,表达了他对未来的期待和对生活的热爱。整首诗情感细腻,意境深远,既有个人的情感纠葛,也反映了对自然的深刻理解和对人生的哲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病起陵阳思翠微:因病痛在陵阳,思念青翠的山景,表现出诗人对自然的向往。
  2. 秋风动后著行衣:感受到秋风的凉意,披上外衣,暗示季节的变化和诗人的外出。
  3. 月生石齿人同见:月光照耀石缝,大家都能看到这美丽的景象,传达出共赏自然的情感。
  4. 霜落木梢愁独归:霜降在树梢,诗人感到愁苦,暗示孤独。
  5. 已许衲僧修静社:答应和尚在宁静的寺庙修行,表现出对修行生活的向往。
  6. 便将樵叟对闲扉:与樵夫闲聊,象征着一种轻松的生活态度。
  7. 不嫌旧隐相随去:不在乎旧日隐居生活,愿意追随新生活。
  8. 庐岳临天好息机:庐山的美景让人心情愉悦,表达对自然的热爱。

修辞手法:

  • 比喻:将秋风、霜落等自然现象与内心情感结合,形成独特的意象。
  • 对仗:句中多处运用对仗手法,使诗句更加工整。
  • 拟人:自然景物如“月生”、“霜落”被赋予情感,增强了诗的表现力。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对友谊的珍惜与对隐居生活的向往,反映了人们在面对病痛和孤独时的内心挣扎与思考。诗中蕴含着对生命的感悟和对生活真谛的追求。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1. 病痛:象征脆弱与无奈。
  2. 秋风:暗示时光流逝与季节变换。
  3. 明月:象征美好与思念。
  4. :代表孤独和寒冷。
  5. 庐山:象征自然的宁静和美丽。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人因为什么原因思念翠微山?

    • A. 因为病痛
    • B. 因为快乐
    • C. 因为友情
    • D. 因为旅行
  2. 诗中提到的“静社”指的是什么?

    • A. 喧闹的地方
    • B. 宁静的寺庙
    • C. 繁华的城市
    • D. 热闹的集市
  3. 诗的最后一句表达了什么情感?

    • A. 对旧隐生活的留恋
    • B. 对庐山的向往
    • C. 对友人的依恋
    • D. 对秋天的愁苦

答案:

  1. A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早发白帝城》(李白):同样表达对自然的热爱和对未来的期待。
  • 《月夜忆舍弟》(杜甫):表现思乡之情,融入自然景象。

诗词对比:

  • 比较《秋晚归庐山留别道友》与《山中杂诗》:
    • 两者都渗透着对自然的敬畏和对人情的珍惜,但《山中杂诗》更为细腻,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深刻理解和对生活的哲思。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古诗文观止》
  • 《唐诗鉴赏辞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