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湛番才叔倅新安》

时间: 2025-02-04 16:18:09

大臣曾列荐,声誉有人闻。

古郡知临水,黄山望似云。

道情因病长,公务被吟分。

天上除书近,时危必用君。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送湛番才叔倅新安
作者: 徐照 〔宋代〕

大臣曾列荐,声誉有人闻。
古郡知临水,黄山望似云。
道情因病长,公务被吟分。
天上除书近,时危必用君。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对湛番才叔倅的送别之情。诗中提到,曾有大臣推荐他,声名在外,古郡的水流清澈,黄山的景色宛如浮云。由于身体缺陷,诗人无法长途陪伴,公务也常常被吟咏所分心。如今天上的文书即将送达,正值时局危急,需要君子你来解决问题。

注释:

  • 大臣:指朝廷的官员,表示对方在官场上有一定的背景。
  • 古郡:指有历史的地方,可能特指作者的故乡或某个著名的古城。
  • 临水:形容水流清澈,生动而美好。
  • 黄山:著名的山脉,以奇峰和云海著称。
  • 道情:指道德和个人情感,这里暗示因病而无法畅游的遗憾。
  • 公务:指官职所需处理的事务。
  • 天上除书近:指朝廷的命令或文书即将到达。
  • 时危必用君:在危急时刻需要有才干的人来处理事务。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徐照,字子瑜,号青松,宋代诗人,生于北宋时期。他以其清新脱俗的诗风和对社会现实的关注著称于世,作品多涉及自然、友情、政治等主题。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送别好友湛番才叔倅前,诗人通过描绘自然景色与对友人的期许,表达了对朋友的深厚情谊与对未来的美好祝愿。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送别为主题,情感真挚,意境深远。首联“大臣曾列荐,声誉有人闻”,开篇即表明湛番才叔倅在官场的地位与声望,暗示其前途光明。接下来的“古郡知临水,黄山望似云”,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写,表现出作者对故乡的深切怀念与对友人的美好祝愿。诗中“道情因病长,公务被吟分”则流露出作者的无奈与忧伤,因病无法长途陪伴朋友,公务又常常分心,显示出一种对人生无常的感慨。

最后两句“天上除书近,时危必用君”则暗示出诗人在现实中的关切,表达了对湛番才叔倅的信任与期待,认为他在国家危急时刻必能出力。整首诗情感充沛,意境优美,体现了诗人对友人的深情厚谊和对国家未来的关注。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大臣曾列荐:指湛番才叔倅曾受到大臣的推荐,反映其在官场上的良好声誉。
  • 声誉有人闻:表示他的名声已经传遍,受人尊敬。
  • 古郡知临水:描绘了古郡的景色,水清澈明亮,给人以美的感受。
  • 黄山望似云:黄山的景色如同云海,突显出自然的壮丽。
  • 道情因病长:因病而无法长途陪伴,表达了对友人的愧疚。
  • 公务被吟分:公务繁忙,常常分心,无法尽情享受相聚的时光。
  • 天上除书近:暗示朝廷命令将至,意味着社会局势的紧迫。
  • 时危必用君:表达了对湛番才叔倅的期待与重托。

修辞手法:

  • 对仗:整首诗句对仗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比喻:如“黄山望似云”,通过景象描绘出一种空灵的美。
  • 象征:水和山象征着清澈与高远,反映出作者的理想与追求。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送别的情景,表达了对友人的依依不舍之情,展现了对国家未来的关切与期待,体现了诗人对于友情与责任的深刻理解。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大臣:权力与声望的象征。
  • 古郡:历史与文化的凝聚。
  • :清澈、纯洁,象征友谊的真挚。
  • 黄山:高远、壮丽,象征理想与追求。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古郡”主要指什么? A) 一种植物
    B) 一座城市
    C) 一种动物
    D) 一种音乐

  2. 诗人因为什么原因无法长途陪伴朋友? A) 公务繁忙
    B) 身体原因
    C) 无钱
    D) 不喜欢旅行

  3. 诗中提到“天上除书近”暗示了什么? A) 诗人在写信
    B) 朝廷的命令即将到达
    C) 朋友要离开
    D) 诗人要出门

答案:

  1. B) 一座城市
  2. B) 身体原因
  3. B) 朝廷的命令即将到达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之涣《登鹳雀楼》
  • 李白《送友人》

诗词对比:

徐照的《送湛番才叔倅新安》与王之涣的《登鹳雀楼》均描绘了对友人的送别,前者更侧重于情感的流露和现实的关切,而后者则表现了一种壮志豪情,寓意不同但情感基调相似。

参考资料:

  • 《宋代诗词选》
  • 《古诗词鉴赏指南》
  • 《徐照生平与诗作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