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朱严伯》

时间: 2025-02-04 16:07:00

好别无愁思,风霜一岁残。

去因贫事迫,归有暮年安。

远水维舟晚,青山绕舍寒。

又谁怜静者,得句不同看。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送朱严伯
好别无愁思,风霜一岁残。
去因贫事迫,归有暮年安。
远水维舟晚,青山绕舍寒。
又谁怜静者,得句不同看。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对离别的淡然心态,没有愁苦的思绪,年岁如风霜般渐渐流逝。离开是因为贫困的事务所迫,归来时却有老年的安宁。远方的水面上,船只在傍晚时分摇晃,青山环绕着我的小屋显得寒冷。又有谁会怜惜那些心境宁静的人,得到的诗句又与别人不同。

注释:

  • 好别:愿意离别,不带愁苦。
  • 无愁思:没有忧愁的思绪。
  • 风霜一岁残:形容时光的流逝,如同风霜侵蚀。
  • 去因贫事迫:离开是因为生活贫困所迫。
  • 归有暮年安:归来时能够享受安宁的晚年。
  • 远水维舟晚:在远处水面上,船只在傍晚时摇曳。
  • 青山绕舍寒:青山环绕着我的住处,感觉到一种寒冷。
  • 又谁怜静者:又有谁会同情心境宁静的人。
  • 得句不同看:得到的诗句与众不同的看法。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徐照,宋代诗人,字仲明,号惭愧道人,生于南宋时期,其诗风清新脱俗,常表达个人的情感和对人生的思考。他的作品多以山水为题材,兼具哲理,能引人深思。

创作背景:

这首诗作于诗人送别朋友朱严伯时,表达了离别的惆怅与对未来的思考。诗中流露出对生活困境的无奈,以及对归来安宁生活的期待,反映了当时社会的贫穷与动荡。

诗歌鉴赏:

《送朱严伯》是一首富有哲理的送别诗,诗人以清新且自然的笔触描绘了离别时的心情,既有淡然的接受,也有对未来的憧憬。开头两句“好别无愁思,风霜一岁残”,直截了当地表明了对离别的态度,虽然时光飞逝,年岁渐长,但诗人并不以此为忧,反而表现出一种超然的心境。接下来的“去因贫事迫,归有暮年安”,则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现实的清醒认识,离开是为了生计,归来希望能够享受宁静的晚年,这种对生活的理性思考令人感动。

在描写自然景物时,诗人运用“远水维舟晚,青山绕舍寒”的意象,营造出了一种孤独而又宁静的氛围,既体现了自然的美,也反映了人在其中的渺小和孤独。最后一句“又谁怜静者,得句不同看”则引发读者的深思,强调了内心的宁静与外界的喧嚣之间的对比,揭示了诗人对社会的独立见解,表现了对自身独特思考的自信。这首诗流露出的情感细腻而真挚,充分展现了徐照作为一个诗人的深刻思考与情感世界。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好别无愁思:表达了离别的洒脱,既然要离开,就不必心生愁苦。
  • 风霜一岁残:时间如风霜般流逝,感慨岁月的无情。
  • 去因贫事迫:讲述离开的原因,因生活所迫,不得不走。
  • 归有暮年安:期待归来时能够享受安宁的晚年生活。
  • 远水维舟晚:描绘傍晚时分,船只在远水上漂荡的情景。
  • 青山绕舍寒:青山环绕着小屋,给人一种孤冷的感觉。
  • 又谁怜静者:反问谁会同情心境宁静的人。
  • 得句不同看:强调了内心的独特感悟与观察。

修辞手法:

  • 比喻:用“风霜”比喻岁月的流逝。
  • 对仗:如“远水维舟晚,青山绕舍寒”对称工整,增强了诗的节奏感。
  • 反问:最后一句的反问句式,增强了诗的哲理深度,发人深省。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离别、自然景色以及对生活的思考,表达了诗人对人生的淡然态度与对未来的希冀,同时也反映出社会的无奈与个人的独立思考,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刻理解和对内心宁静的追求。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象征着离愁与无奈。
  • 风霜:岁月的流逝与无情。
  • 青山、远水:自然的象征,代表宁静与孤独。
  • :象征人生的旅程与漂泊。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人徐照生活在哪个朝代? a. 唐代
    b. 宋代
    c. 明代
    d. 清代

  2. 诗中的“去因贫事迫”指的是什么? a. 因为思乡
    b. 因为贫穷的生活所迫
    c. 因为朋友的邀请
    d. 因为事业的发展

  3. “青山绕舍寒”中的“青山”象征什么? a. 友情
    b. 生命
    c. 孤独与宁静
    d. 富贵

答案:

  1. b
  2. b
  3.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送友人》王维
  • 《夜泊牛渚怀古》李白

诗词对比:

  • 王维的《送友人》同样是送别主题,但更强调友情的深厚与离愁的浓烈。
  • 李白的《夜泊牛渚怀古》则通过自然景色表达对历史的感慨,展现出不同的情感基调与风格。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诗词鉴赏辞典》
  • 《徐照诗词选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