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淡岩》

时间: 2025-01-27 03:25:37

一石高千尺,惟留一面空。

寸窥横嶂绿,圆透夕阳红。

僧定遗人世,猿藏畏雪风。

却怜黄太史,不至雁山中。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题淡岩
作者: 徐照 〔宋代〕

一石高千尺,惟留一面空。
寸窥横嶂绿,圆透夕阳红。
僧定遗人世,猿藏畏雪风。
却怜黄太史,不至雁山中。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高耸的岩石,留下一面空旷的地方。从一寸之处可以看到横亘的山峦绿色,夕阳的光辉透过岩石显得格外红艳。僧人已经将世俗抛弃,猿猴在严寒的风雪中潜藏。让我怜惜的是黄太史,他却没有去雁山。

注释

字词注释

  • :指岩石,象征坚硬与高耸。
  • 高千尺:形容岩石非常高。
  • 一面空:留出一面空白,表示岩石的某个部分没有阻挡视线。
  • 寸窥:在狭小的空间中窥见。
  • 横嶂绿:横亘的山峦是绿色的,给人以生机的感觉。
  • 圆透:夕阳的光辉透过岩石。
  • 黄太史:指的是历史学家黄公望,寓意深远。
  • 雁山:可能指的是某个特定的地方或山脉,寓意孤独。

典故解析

  • 黄太史:指的是北宋时期的历史学家黄裳,他在历史上有重要地位。
  • 雁山:象征一种孤独和超脱,暗示对世俗的逃避。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徐照,字子才,号秋水,宋代诗人,以山水诗见长,作品多描绘自然景色,抒发个人情感,风格清新自然。

创作背景
这首诗作于山水之间,反映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与对世俗的超脱,表达出一种淡泊明志的情怀。

诗歌鉴赏

《题淡岩》是一首通过描绘自然景观来表达诗人内心情感的作品。开篇以“石高千尺”引入高耸的岩石,形成一种壮观的自然景象。接着通过“惟留一面空”表达出一种空灵与宁静的感觉,似乎在暗示世俗的纷扰无法打扰到这里的宁静。

“寸窥横嶂绿,圆透夕阳红”描绘了岩石的一隅,诗人通过“寸窥”这个细腻的词语,让我们感受到在这宏伟的岩石中,仍然能发现生机盎然的绿色和夕阳的温暖,象征着希望与生机。

接下来的“僧定遗人世,猿藏畏雪风”则展现出人与自然的和谐,僧人选择了超然的生活,而猿猴则在严酷的自然中寻找庇护,这反映了人与自然之间的复杂关系。

最后一句“却怜黄太史,不至雁山中”则将诗歌的情感推向高潮,表达了诗人对黄太史的惋惜,黄太史虽有才华,却未能隐居于这样的美景之中,暗示出对世俗纷扰的无奈与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整首诗以自然景观为背景,融入了个人情感,表现出对生活的思考与哲理,给人以深刻的启示。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一石高千尺:高耸的石头象征着自然的伟岸与永恒。
  • 惟留一面空:留出一面空白,给予人们思考的空间。
  • 寸窥横嶂绿:在狭小的空间中看见的绿色,展现出生机。
  • 圆透夕阳红:夕阳的光辉透过岩石,给人以温暖的感觉。
  • 僧定遗人世:僧人选择了超凡脱俗的生活。
  • 猿藏畏雪风:猿猴在自然中避寒,强调自然的严酷。
  • 却怜黄太史:对黄太史的惋惜,暗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 不至雁山中:黄太史未能来到这片宁静之地。

修辞手法
本诗运用了比喻、对仗等修辞手法。如“寸窥横嶂绿”中“寸窥”小巧而生动地展示了细微的观察,增强了画面的生动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对世俗的超脱和对理想隐居生活的向往,展现了宋代文人淡泊名利的精神追求。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象征坚韧和永恒。
  • 夕阳:象征希望和温暖。
  • :象征超脱与宁静。
  • :象征自然的野性与生存的智慧。
  • 黄太史:象征智慧与理想的追求。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高石象征什么?
    A. 坚韧
    B. 脆弱
    C. 繁华

  2. 黄太史未能隐居在何处?
    A. 雁山
    B. 淡岩
    C. 夕阳

  3. 诗中“寸窥”表示什么?
    A. 大视野
    B. 微观观察
    C. 忽视

答案

  1. A
  2. A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山居秋暝》
  • 李白《早发白帝城》
  • 杜甫《登高》

诗词对比
王维的《山居秋暝》与徐照的《题淡岩》都描绘了自然景观,展现出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与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但王维的作品更加注重秋天的萧瑟情感,而徐照则表现出一种对宁静的深思。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代诗词选》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山水诗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