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卖花声/浪淘沙》
时间: 2025-01-26 04:16:15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卖花声/浪淘沙
桃叶十三龄。掌拓鞋觥,夹衣如雾鬓蝉轻。
依约那回曾见过,眉语盈盈。
雁柱整琼筝。唱到离声。
便须归去且迟停。
杨柳若耶溪上路,春水方生。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年轻女子的美丽与轻盈,十三岁的桃叶象征着她的青春年华。她的鞋子轻巧,衣服如薄雾般轻柔,仿佛蝉翼一般。诗人回忆起曾经的相见,彼此眉目传情,仿佛在诉说着柔情蜜意。随着悠扬的琼筝声响起,离别的愁绪也随之而来。尽管离别在即,却还希望能再稍作停留。杨柳依依,微风轻拂,溪水潺潺,正是春天生机盎然的时刻,令人留恋不已。
注释
- 桃叶:暗指青春美丽,常用来形容年轻女子。
- 掌拓鞋觥:指手掌和鞋子,可能暗指女子的轻盈与优雅。
- 夹衣如雾:形容衣服轻薄如雾,飘逸而柔美。
- 眉语盈盈:以眉目传情,形容两人之间的默契与情意。
- 雁柱整琼筝:形容音乐的美妙与动人,可能暗指演奏的乐器。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姚燮,清代诗人,擅长诗词,作品多描写自然与人情交融,风格清新自然。其诗作常蕴含浓厚的生活情趣与细腻的情感,受到当时文人的喜爱。
创作背景
本诗创作于清代,时代背景下,文人雅士对自然的热爱与对人情的细腻描写成为流行。姚燮通过此诗表达对青春的追忆,以及对离别的惆怅之情,反映了人们在春天时节的情感波动。
诗歌鉴赏
这首《卖花声/浪淘沙》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幅春日的美丽画面,诗中的女子仿佛从画中走出,青春的气息扑面而来。诗人通过轻盈的意象,如“桃叶”、“蝉轻”等,展现了女子的娇美与灵动,其间交织着青涩的爱恋与柔情的回忆。整首诗在语言上轻柔而富有音乐感,给人一种悠扬的韵律。
在情感层面,诗人虽然描绘了美好的相聚时光,但离别的情绪始终潜藏其中。“唱到离声”的意象,预示着美好时光即将结束,令人心生怅惘。杨柳水边的意象则带来一丝生机与希望,象征着春天的复苏与新生。在这样的背景下,诗人对青春与爱情的追忆,显得格外动人,既有对当下美好时光的珍惜,也有对未来的期待与不舍,展现了人类情感的复杂性。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桃叶十三龄:隐喻女子的青春年华,桃叶生长的季节正是春天,象征着美好与生命的活力。
- 掌拓鞋觥,夹衣如雾:描绘女子的轻盈,手掌与鞋子的轻巧搭配,衣服如雾,显得格外飘逸。
- 依约那回曾见过,眉语盈盈:回忆起曾经的相见,彼此用眉目传情,情感交融。
- 雁柱整琼筝:雁柱可能是指雁阵,整齐的琼筝声中透露出离别的哀伤。
- 便须归去且迟停:表现出即将离别的无奈,仍希望能再停留片刻。
- 杨柳若耶溪上路,春水方生:描绘春天的生机,杨柳依依,溪水流淌,呈现出一幅动人的春日图景。
修辞手法
- 比喻:将女子的美丽与春天的桃叶相提并论,增强了诗的意象。
- 拟人:通过“眉语盈盈”赋予了眉目以情感,增强了诗的情感表达。
- 对仗:整首诗结构工整,音韵和谐,增强了诗的音乐感。
主题思想
整体来看,这首诗展现了青春的美好与离别的惆怅,表现了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与对未来的期盼。通过细腻的描写与丰富的意象,传达了人情的温暖与生活的哲思。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桃叶:象征青春与美丽。
- 雁柱:象征离别与忧伤。
- 杨柳:象征生命的顽强与春天的生机。
- 春水:象征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复苏。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桃叶”象征的是什么?
- A. 离别
- B. 青春
- C. 哀伤
- D. 思念
-
“眉语盈盈”中“盈盈”表示什么情感?
- A. 愉悦
- B. 伤感
- C. 恩爱
- D. 忧愁
-
诗中哪个意象代表着春天的生机?
- A. 桃叶
- B. 雁柱
- C. 杨柳
- D. 春水
答案
- B. 青春
- C. 恩爱
- C. 杨柳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的《如梦令》
- 苏轼的《江城子·密州出猎》
- 杜甫的《春望》
诗词对比
姚燮的《卖花声/浪淘沙》与李清照的《如梦令》
两首诗都描绘了春天的美丽与青春的感伤,姚燮着重于对美好时光的珍惜,而李清照则更多地表现了对逝去岁月的无奈。两者在情感表达上各有千秋,前者较为温柔细腻,后者则更加直接且富有力量。
参考资料
- 《清代诗人研究》
- 《古诗词鉴赏指南》
- 《中国古典文学作品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