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卖花声》
时间: 2025-02-04 16:38:18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卖花声
作者: 何振岱 〔清代〕
楼阁上晴曦。春睡浓时。琐窗忽地揭帘衣。
知道玉蕤残梦转,甚恁沉思。苔径屧痕非。
人影天涯。隔花镇日掩双扉。
望断云帆山外暝,燕也归迟。
白话文翻译:
在楼阁上,阳光明媚,春天的睡意正浓。
窗帘忽然被揭开,惊醒了我沉睡的身影。
知道昨夜的美梦已逝去,不由得沉思。
苔藓小径上留下了鞋印,却不是我的。
人影在天涯之外,隔着花卉,整日关着双扉。
遥望云帆在山外渐渐消失,燕子也归得迟缓。
注释:
- 琐窗:指小窗,形容窗户的细致。
- 玉蕤:指玉蕤花,象征美好的梦境。
- 苔径:长满苔藓的小路,暗示荒凉和时间的流逝。
- 屧痕:指鞋印,代表曾经的足迹。
- 燕也归迟:燕子归来的季节,象征着春天的结束和时光的流逝。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何振岱,清代诗人,擅长描写自然景物和人情世态,作品常体现出细腻的情感和深刻的哲理。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春日,反映了诗人在阳光明媚的氛围中,因春眠而产生的思考,充满了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和对美好回忆的追忆。
诗歌鉴赏:
《卖花声》是一首充满春日气息的诗作,诗中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春天的美好和人内心的沉思。开篇的“楼阁上晴曦”给人一种明亮的感觉,仿佛可以感受到春天的温暖。诗人通过“琐窗忽地揭帘衣”这一细节,巧妙地表现了从梦境中惊醒的瞬间,传达出一种不舍的情感。紧接着,诗人意识到“玉蕤残梦转”,即美好的梦境已然消逝,内心的不安与沉思随之而来。
在描写环境的同时,诗人也通过“苔径屧痕非”隐喻时间的流逝与人事的变迁,留下的只有孤独的足迹。接下来的“人影天涯”,更是将诗人的情感推向了极致,隔着花卉,整日关着双扉,象征着与外界的隔绝和内心的孤独。最后一句“燕也归迟”不仅暗示了春天的流逝,也让人感受到一种时间的无情和生命的短暂。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刻的情感,展现了春天的美丽与人生的无常,使人感受到一种既美好又略带忧伤的情绪。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楼阁上晴曦:描绘出一个阳光明媚的春日环境,给人以温暖的感觉。
- 春睡浓时:春天的气息浓厚,容易让人沉迷于睡眠。
- 琐窗忽地揭帘衣:突然揭开窗帘,象征着从梦中醒来。
- 知道玉蕤残梦转,甚恁沉思:意识到美梦已逝,感到沉重的思考。
- 苔径屧痕非:对比留下的鞋印,暗示着孤独与遗忘。
- 人影天涯:人影远在天边,传达出一种无助感。
- 隔花镇日掩双扉:隔着花朵,关上双扉,象征着与外界的隔绝。
- 望断云帆山外暝,燕也归迟:遥望云帆消失,燕子归来晚,感受到时间的流逝和春天的结束。
-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梦境比作“玉蕤”,增强了意象的美感。
- 拟人:用“燕也归迟”赋予燕子以人的情感,增加了诗的情感厚度。
- 对仗:整首诗的句式工整,尤其在句尾的“天涯”和“归迟”形成对仗,增强了韵律感。
-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对春天的描写,表达了对美好时光的珍惜和对人生无常的感慨,反映了诗人对生命短暂的思考以及内心的孤独感。
意象分析:
- 春日:象征着生机与希望。
- 窗帘:象征着梦境与现实的交替。
- 苔径:暗示着时间的流逝与人事的变迁。
- 燕子:象征着季节的变化和归属感。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琐窗”指的是什么?
- A. 大窗
- B. 小窗
- C. 门
- D. 书架
-
“苔径屧痕非”中的“屧”字是什么意思?
- A. 鞋
- B. 脚
- C. 路
- D. 影
-
诗中最后一句“燕也归迟”表达了什么情绪?
- A. 喜悦
- B. 孤独
- C. 无情
- D. 期待
答案:
- B
- A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春晓》 - 孟浩然
-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 韩愈
诗词对比:
- 《春晓》:同样描绘春天的美丽,但更侧重于描写自然环境的细腻,情感较为直接。
-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强调春天的生机与活力,与《卖花声》的沉思形成对比。
参考资料:
- 《清代诗词选》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唐诗宋词元曲鉴赏辞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