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钓台》

时间: 2025-02-04 15:29:53

当时廊庙去,此地也成空。

草木多年换,儿孙近代穷。

无言伤末俗,久立慕高风。

梅福神仟者,新知是妇翁。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题钓台
作者: 徐照 〔宋代〕
当时廊庙去,此地也成空。
草木多年换,儿孙近代穷。
无言伤末俗,久立慕高风。
梅福神仟者,新知是妇翁。


白话文翻译

这地方曾经是权力中心,如今却变得空荡荡的。
草木经过多年更替,儿孙如今却生活贫困。
无言之中感伤世俗的现状,久久伫立仰慕高风亮节。
梅福神的千年传说,如今的新知却是个老妇翁。


注释

  1. 廊庙:指古代的官府和庙宇,象征权力和地位。
  2. 草木多年换:草木生长变化,象征时光流逝与世事变迁。
  3. 儿孙近代穷:意指后代生活困顿,反映家庭衰败。
  4. 无言伤末俗:对世俗的伤感无以言表。
  5. 高风:指高尚的品德和风范。
  6. 梅福神仟者:梅福神是中国民间信仰中的神祇,象征幸福和长寿。
  7. 妇翁:指年老的妇人,可能是对新朋友的尊称。

典故解析

  • 梅福神:梅福神是道教信仰中的一位神祇,常常与福气和长寿有关,诗中提到的“梅福神仟者”意在表达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 高风亮节:出自《论语》,意指高尚的品德和人格,常用于赞美那些有理想、有追求的人。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徐照,字子仪,号晓岚,宋朝诗人,以清新脱俗的诗风和对自然的细腻观察闻名。他的诗作大多反映对社会和人生的思考,作品风格多样,既有豪放之气,又不乏细腻之美。

创作背景
《题钓台》作于徐照游览钓台时,表达了对时光流逝和世事变迁的感慨。此时正值南宋时期,社会动荡不安,诗人通过对自然和人生的观察,反映了自身的孤独与对理想的追求。


诗歌鉴赏

《题钓台》是一首充满感慨的诗作,诗人通过对环境的描写,反映了个人与社会的关系,以及对理想的追求和现实的无奈。开头两句,诗人用“廊庙去”和“此地也成空”对比了昔日的繁华与今日的凋零,表现出一种失落感。接着,诗人提到“草木多年换,儿孙近代穷”,不仅是对自然更替的感叹,更是对家道中落的悲伤。

后两句则转向内心的思考,诗人无言以对,更加强了对世俗的批判和对高尚品德的向往。这里的“高风”不仅是对理想的追求,也暗示了对社会风气的渴望改变。最后提到的“梅福神仟者”,似乎暗示了一种对美好未来的向往,尽管现实不如意,但仍然心存希望。

整首诗在情感表达上层次丰富,既有对往昔的追忆,也有对现状的反思,更有对未来的期待,展现了诗人深邃的思考和高尚的情操。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当时廊庙去,此地也成空:指曾经的权力中心已不复存在,反映出时光的无情与变化。
  2. 草木多年换,儿孙近代穷:自然的更替与人世的艰辛形成鲜明对比,展现了人情冷暖。
  3. 无言伤末俗,久立慕高风:对世俗的无奈与对理想的追求交织,表现出诗人的内心矛盾。
  4. 梅福神仟者,新知是妇翁:通过对神话的提及,隐喻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人生智慧的尊重。

修辞手法

  • 对仗:如“草木多年换,儿孙近代穷”,形成了对称的语言美。
  • 隐喻:用梅福神隐喻对幸福生活的追求。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昔日繁华与现实困顿的对比,探讨了人生的无常与理想的追求,表达了对高尚品德的向往和对社会风气的反思。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1. 廊庙:象征权力与地位的消逝。
  2. 草木:代表自然的变化与时间的流逝。
  3. 高风:象征高尚的品德与理想。
  4. 梅福神:象征幸福与长寿的渴望。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廊庙”象征什么? A. 自然景观
    B. 权力与地位
    C. 个人情感

  2. 诗人对世俗的态度是: A. 满意
    B. 无奈与伤感
    C. 轻视

  3. “梅福神仟者”中提到的“新知”指的是什么? A. 朋友的相聚
    B. 对理想的追求
    C. 年老的妇人

答案

  1. B
  2. B
  3.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登高》——杜甫
  • 《静夜思》——李白

诗词对比
与杜甫的《登高》相比,徐照的《题钓台》更为细腻,杜甫的诗歌直接表达对国事的忧虑,而徐照则是通过个人的感悟反映对社会的思考。


参考资料

  1. 《宋诗选》
  2. 《古诗词鉴赏指南》
  3. 《中国古代诗词概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