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隐静寺上人》
时间: 2025-01-27 03:35:1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宿隐静寺上人
作者: 周贺 〔唐代〕
一宿五峰杯度寺,
虚廊中夜磬声分。
疏林未落上方月,
深涧忽生平地云。
幽鸟背泉栖静境,
远人当烛想遗文。
暂来此地歇劳足,
望断故山沧海濆。
白话文翻译:
在五峰山的杯度寺里住了一夜,
虚廊中夜里传来磬声。
稀疏的树林中,明月尚未落下,
深涧中忽然升起平地的云雾。
幽鸟在泉水旁栖息,安静的境地,
远方的人在灯下思念留下的文稿。
我暂时来到这里,歇息疲惫的双足,
遥望故乡的山水,心中感慨万千。
注释:
- 一宿:指住了一夜。
- 五峰:指五座山峰,地名。
- 杯度寺:寺庙的名字。
- 虚廊:空旷的走廊。
- 磬声:寺庙中敲击的磬音,常用于宗教仪式。
- 疏林未落:稀疏的树林中,月亮还未落下。
- 深涧:深深的山涧。
- 平地云:云雾在平地上升起。
- 幽鸟:安静的鸟。
- 背泉:在泉水后面栖息。
- 当烛:在烛光下。
- 想遗文:思念留下的文稿。
- 暂来此地:暂时来到这个地方。
- 歇劳足:休息疲惫的双脚。
- 故山沧海濆:遥望故乡的山水,感慨万千的情景。
典故解析:
诗中提到的“杯度寺”与“五峰”可能引发读者对道教文化及隐士生活的联想。唐代是诗歌发展繁荣的时期,很多诗人都追求隐逸生活,远离尘世的喧嚣。这首诗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以及对故乡的思念。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周贺,字仲达,唐代诗人,生活在盛唐时期。他的诗歌以清新自然和抒情见长,常常描绘山水和隐士生活。
创作背景:该诗创作于周贺在寺庙驻足期间,表达了他对自然的感受和对故乡的思念,反映了当时人们对宁静生活的向往。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其清新自然的意境而著称,开篇即描绘了五峰的杯度寺,营造出一种静谧而幽远的氛围。夜晚的磬声与稀疏的树林、上方的明月交织在一起,形成了一幅宁静的画面,令人心驰神往。深涧中升起的云雾,似乎在与幽鸟的栖息景象相呼应,传达出一种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意境。
在诗的后半部分,诗人则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远方的烛光下,诗人想象着遗留的文稿,仿佛在追忆过去的岁月。通过“暂来此地歇劳足”,诗人将自己与自然、与故乡的联系进一步深化,表现出一种对生活的感悟和对归属感的渴望。这种思乡之情,在诗中交织成一幅动人的画面,令人深思。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一宿五峰杯度寺:诗人住在五峰的杯度寺,表明其隐逸生活。
- 虚廊中夜磬声分:夜晚的磬声传入耳中,营造出宁静的氛围。
- 疏林未落上方月:树林稀疏,明月仍在,展现出清幽的夜景。
- 深涧忽生平地云:深涧中云雾升起,描绘自然的神秘。
- 幽鸟背泉栖静境:幽鸟栖息在泉水旁,反映出静谧的自然环境。
- 远人当烛想遗文:在蜡烛下思索,传达出对往事的缅怀。
- 暂来此地歇劳足:短暂的停留,表达了疲惫的心情。
- 望断故山沧海濆:遥望故乡,心中充满思念与感慨。
-
修辞手法:
- 对仗:如“疏林未落”和“深涧忽生”形成对称,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意象:通过“月”、“云”、“泉”等意象,营造出自然的美感和宁静。
-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故乡的深切思念,表现出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
意象分析:
- 杯度寺:象征着宁静和隐逸的生活。
- 磬声:传达出宗教和内心的平静。
- 明月:象征着希望和思念。
- 云:代表着自然的变化和神秘。
- 幽鸟:象征着自由和宁静的生活。
- 故山沧海:寄托了对故乡的深厚情感。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周贺的诗歌风格主要是: A. 辛辣讽刺
B. 清新自然
C. 哀伤忧郁 -
诗中“深涧忽生平地云”的意象主要传达了: A. 生活的喧嚣
B. 自然的神秘
C. 对故乡的思念 -
诗中提到的“杯度寺”是指: A. 一种饮品
B. 一座寺庙
C. 一种音乐
答案:1.B;2.B;3.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的《夜泊牛渚怀古》
- 王维的《鹿柴》
诗词对比: 可以将周贺的这首诗与王维的《山居秋暝》进行对比,分析两者在描绘自然与人对自然感悟方面的异同。王维的诗更强调山水的静美与人文情怀,而周贺则在自然中融入了更多对故乡的思念与个人情感。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古诗词鉴赏辞典》
- 《唐代诗人传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