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丘》

时间: 2025-01-11 02:16:32

辘轳高倚壁嶙峋,剑水泪沉草树蓁。

虎气必腾千尺上,蛾眉曾照两湾颦。

不胜清拍中秋夜,尽委黄金数叶春。

谁记君王旧歌舞,馆娃宫殿巳成尘。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辘轳高倚壁嶙峋,
剑水泪沉草树蓁。
虎气必腾千尺上,
蛾眉曾照两湾颦。
不胜清拍中秋夜,
尽委黄金数叶春。
谁记君王旧歌舞,
馆娃宫殿巳成尘。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虎丘的高耸壁峭,水流如剑,悲伤如泪,草木繁茂。虎丘的气势必定高耸入云,曾经的蛾眉也曾映照在两湾的愁眉上。在这无法承受的中秋夜晚,春天的黄金叶竟然全都飘落了。谁还记得昔日皇帝的歌舞盛宴,那华丽的馆娃宫殿如今已化为尘埃。

注释:

  • 辘轳:古代一种水车,这里指代水流的声音或形象。
  • 嶙峋:形容山石高峻且多缝隙。
  • 剑水:比喻水流湍急,如同剑刃般锐利。
  • 虎气:形容气势磅礴,气势如虎。
  • 蛾眉:形容女子眉形,通常比喻美丽的女子。
  • 馆娃宫殿:指中国古代的皇家宫殿,象征繁华与权力。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徐渭(1521-1593),明代著名诗人、画家和书法家,性情豪放,才华横溢,尤其以山水诗、花鸟画出名。他的诗歌往往情感真挚,语言生动,具有很强的个人风格。

创作背景:

《虎丘》创作于徐渭晚年,正值社会动荡,个人境遇也相对困窘。诗中通过描写虎丘的景致,表达了作者对往昔繁华的怀念和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诗歌鉴赏:

《虎丘》是一首富有哲理和情感的诗,它通过对虎丘自然景观的细腻描绘,传达出一种对时光无情流逝的感慨。诗的开头以“辘轳高倚壁嶙峋”引入,展现了虎丘的高耸与险峻,给人以视觉上的震撼。接着,诗人通过“剑水泪沉”这一比喻,生动地描绘了水流的急促与悲伤的情感,仿佛自然界的悲鸣。中间的“虎气必腾千尺上”则强调了虎丘的雄伟气势,展现出一种壮丽的景象。

诗的后半部分则转向了对往事的追忆与感叹,“不胜清拍中秋夜”描绘了一个孤独的中秋夜,诗人似乎在此刻感受到了一种无奈与失落。最后两句“谁记君王旧歌舞,馆娃宫殿巳成尘”更是直指历史的无情,昔日的繁华如梦幻般消逝,令人深思。

整首诗在意象上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既有自然的雄壮,也有个人的感怀,体现了徐渭对生命、历史和自然的深刻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辘轳高倚壁嶙峋:以水车的声音引入,描绘出虎丘高耸的壁面,形象生动。
  2. 剑水泪沉草树蓁:水流如剑,象征着痛苦,暗示自然与人情的悲伤。
  3. 虎气必腾千尺上:强调虎丘的巍峨气势,表达出一种力量与雄伟。
  4. 蛾眉曾照两湾颦:回忆过去的美好时光,蛾眉映照的意象让人感到惆怅。
  5. 不胜清拍中秋夜:中秋夜的清风,给人以孤寂之感。
  6. 尽委黄金数叶春:春天之美已消逝,象征着时光的流逝。
  7. 谁记君王旧歌舞:提及历史,感叹往日的繁华已成回忆。
  8. 馆娃宫殿巳成尘:昔日的辉煌已化为尘埃,突显历史的无情。

修辞手法:

  • 比喻:如“剑水泪沉”,通过比喻使情感更加生动。
  • 对仗:诗中多个句子形成对仗,增强了韵律感。
  • 夸张:如“虎气必腾千尺上”,夸大的手法突显了气势。

主题思想:

整首诗围绕历史的流逝与自然的壮丽展开,表达了对往昔繁华的追忆与对时光无情的感慨,传达出一种深沉的情感和哲理思考。

意象分析:

  • 虎丘:象征着自然的雄伟与历史的积淀。
  • :象征情感的流动与时间的流逝。
  • 蛾眉:象征着美好与失落的青春。
  • 宫殿:象征着权力与辉煌,暗示着历史的变迁。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辘轳”在文中指代什么? A. 水流的声音
    B. 诗人的感情
    C. 高耸的山峰
    答案:A

  2. “蛾眉”在诗中象征什么? A. 自然景观
    B. 美丽的女子
    C. 失落的青春
    答案:B

  3. 诗中提到的“馆娃宫殿”象征什么? A. 自然
    B. 权力与繁华
    C. 个人情感
    答案:B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春望》
  • 李白《月下独酌》
  •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诗词对比:

对比作品:

  • 李白《月下独酌》:同样表达孤独与对往事的追忆,但更侧重于个人情感的抒发。
  • 杜甫《春望》:描绘了历史的沧桑与对国家的忧虑。

粗略解读:

这两首诗与《虎丘》在情感表达上有相似之处,都是对历史与个人命运的深刻思考,展现了古人对生命、自然和历史的感慨。

参考资料:

  • 《明代诗人徐渭研究》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明代文学与社会变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