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草有可嘉者,莫将萧艾俦。扶疏全类竹,苍翠特宜秋。风雨声初入,江湖思莫收。无功济天下,藉此一淹留。
白话文翻译:
在众多的草中,有些是值得赞美的,不要把它们与普通的萧艾混为一谈。它们茂盛的样子很像竹子,特别在秋天时显得苍翠欲滴。风雨的声音刚刚传来,江湖的思绪却无法收回。虽然没有为天下做出什么贡献,但借此机会停留片刻也是好的。
注释:
- 萧艾:指普通的、不显眼的草。
- 扶疏:形容植物枝叶茂盛。
- 苍翠:深绿色。
- 淹留:停留,逗留。
诗词背景:
作者邵雍是宋代著名的理学家、诗人,他的诗歌多表现自然景色和个人情感,风格清新自然。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美的欣赏,以及对闲适生活的向往。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中,邵雍的这种超然态度是对世俗纷扰的一种逃避。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碧芦”这一自然景物的赞美,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美的欣赏和对闲适生活的向往。诗中“扶疏全类竹,苍翠特宜秋”描绘了碧芦在秋天的美丽景象,给人以视觉上的享受。而“风雨声初入,江湖思莫收”则传达了作者在自然中感受到的宁静与超脱,以及对江湖生活的思念。最后两句“无功济天下,藉此一淹留”则表明了作者对功名利禄的淡泊,以及对自然和闲适生活的珍视。
诗词解析:
- 首句“草有可嘉者,莫将萧艾俦”提出了对自然美的欣赏,强调不要忽视自然中的美好。
- “扶疏全类竹,苍翠特宜秋”通过比喻和描绘,展现了碧芦在秋天的美丽。
- “风雨声初入,江湖思莫收”运用了拟人手法,表达了作者在自然中的感受和对江湖生活的思念。
- “无功济天下,藉此一淹留”总结了全诗的主题,表达了作者对功名利禄的淡泊和对自然生活的向往。
修辞手法:
- 比喻:“扶疏全类竹”将碧芦比作竹子,形象生动。
- 拟人:“江湖思莫收”赋予江湖以人的情感,增强了诗意。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主题是自然美和闲适生活的向往,表达了作者对功名利禄的淡泊和对自然生活的珍视。
意象分析:
- 碧芦:象征自然美和闲适生活。
- 竹:象征高洁和坚韧。
- 秋:象征成熟和收获。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扶疏全类竹”中的“扶疏”是什么意思? A. 稀疏 B. 茂盛 C. 枯萎
- 作者在诗中表达了什么样的生活态度? A. 追求功名利禄 B. 淡泊名利,向往自然 C. 忧国忧民
- “江湖思莫收”中的“江湖”指的是什么? A. 实际的江湖 B. 社会生活 C. 自然景色
答案: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的《山居秋暝》:同样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美的欣赏和对闲适生活的向往。
诗词对比:
- 杜甫的《春望》:虽然主题不同,但都体现了作者对自然景色的深刻感受。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收录了邵雍的多首诗作,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其诗歌风格。
- 《宋代文学史》:详细介绍了宋代文学的背景和特点,有助于理解邵雍的诗歌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