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中吟》

时间: 2025-04-27 22:44:21

梦中说梦犹能忆,梦觉梦中还又隔。

今日恩光空喜欢,当年意爱难寻{上不下见}。

水成流处岂无声,花到谢时安有色。

过此相逢陌路人,都如元来曾相识。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梦中吟 邵雍 〔宋代〕

梦中说梦犹能忆,梦觉梦中还又隔。 今日恩光空喜欢,当年意爱难寻上不下见。 水成流处岂无声,花到谢时安有色。 过此相逢陌路人,都如元来曾相识。

白话文翻译:

在梦中谈论梦还能记得,梦醒后与梦之间仍有隔阂。 今日的恩宠只是空欢喜,当年的情意难以追寻,无法触及。 水流成河岂会无声,花儿凋谢时怎会有颜色。 经过这里相遇的陌生人,都像是原来就相识一样。

注释:

  • 梦中说梦:指在梦中谈论梦,比喻虚幻不实。
  • 梦觉:梦醒。
  • 恩光:指皇帝的恩宠。
  • 意爱:指深厚的情感。
  • 水成流处:指水流成河的地方。
  • 花到谢时:指花儿凋谢的时候。
  • 陌路人:陌生人。
  • 元来:原来。

诗词背景: 邵雍(1011-1077),字尧夫,号梅山,北宋著名理学家、诗人。他的诗歌多表达对人生、自然和社会的深刻思考。《梦中吟》这首诗通过梦境与现实的对比,表达了诗人对人生虚幻和无常的感慨。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是在诗人经历了某种人生变故或对现实感到失望后所作,通过梦境与现实的对比,抒发了对人生无常和情感难以捉摸的感慨。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梦境为切入点,通过“梦中说梦”和“梦觉梦中”的对比,展现了现实与梦境之间的模糊界限。诗中“今日恩光空喜欢,当年意爱难寻”反映了诗人对现实中的恩宠和过往情感的无奈与失望。后两句“水成流处岂无声,花到谢时安有色”则通过自然景象的比喻,进一步强化了人生无常和虚幻的主题。最后,“过此相逢陌路人,都如元来曾相识”则表达了诗人对人生际遇的感慨,即使面对陌生人,也仿佛曾经相识,这种感觉既是对过往记忆的怀念,也是对人生无常的深刻认识。

诗词解析:

  • 首句“梦中说梦犹能忆”:通过“梦中说梦”的比喻,表达了梦境的虚幻和难以捉摸。
  • 次句“梦觉梦中还又隔”:进一步强调了梦醒后与梦境之间的隔阂,现实与梦境难以融合。
  • 第三句“今日恩光空喜欢”:指现实中的恩宠只是空欢喜,没有实质意义。
  • 第四句“当年意爱难寻”:表达了过往情感的难以追寻和触及。
  • 第五句“水成流处岂无声”:通过自然景象的比喻,表达了人生无常和虚幻。
  • 第六句“花到谢时安有色”:进一步强化了人生无常和虚幻的主题。
  • 最后两句“过此相逢陌路人,都如元来曾相识”:表达了诗人对人生际遇的感慨,即使面对陌生人,也仿佛曾经相识。

修辞手法:

  • 比喻:如“梦中说梦”、“水成流处”、“花到谢时”等,通过比喻强化了诗歌的主题。
  • 对仗:如“梦中说梦”与“梦觉梦中”、“今日恩光”与“当年意爱”等,增强了诗歌的节奏感。

主题思想: 这首诗通过梦境与现实的对比,表达了诗人对人生虚幻和无常的深刻认识,以及对过往情感和现实恩宠的无奈与失望。

意象分析:

  • 梦:象征虚幻和难以捉摸。
  • 水:象征人生无常和流动。
  • 花:象征美好和凋谢。
  • 陌路人:象征人生际遇和无常。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梦中说梦”比喻什么? A. 现实 B. 虚幻 C. 梦境
  2. “今日恩光空喜欢”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喜悦 B. 失望 C. 无奈
  3. “花到谢时安有色”中的“花”象征什么? A. 美好 B. 凋谢 C. 无常 答案:1. B 2. B 3.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苏轼《和子由渑池怀旧》:通过怀旧表达对人生无常的感慨。
  • 杜甫《梦李白二首》:通过梦境表达对友人的思念和对人生无常的感慨。

诗词对比:

  • 邵雍《梦中吟》与苏轼《和子由渑池怀旧》:两者都通过梦境或怀旧表达对人生无常的感慨,但邵雍的诗更侧重于梦境与现实的对比,而苏轼的诗则更侧重于怀旧情感的抒发。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收录了邵雍的多首诗作,有助于深入了解其诗歌风格和主题。
  • 《宋诗鉴赏辞典》:提供了对宋代诗歌的详细鉴赏和解析,有助于理解《梦中吟》的深层含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