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行皇太后挽词二首》

时间: 2025-01-22 13:31:44

德名三后并,母道两朝尊。

勇决高千古,危疑定一言。

先期还政事,隆礼改山园。

哀挽西郊道,云愁昼亦昏。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大行皇太后挽词二首
作者: 陈师道 〔宋代〕

德名三后并,母道两朝尊。
勇决高千古,危疑定一言。
先期还政事,隆礼改山园。
哀挽西郊道,云愁昼亦昏。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对大行皇太后的追悼之情。诗中提到她的德行与三位皇后并重,母道在两朝之间受尊敬。她的勇毅和决断在历史上留下了深刻的印记,面对危机时,她的一句话便能定下疑虑。她在世时先期处理政务,提升礼仪,改变了山园的面貌。作者在西郊的道路上哀悼她,甚至在白天的阳光下也感到忧愁,仿佛天色都变得昏暗。

注释:

  • 德名:指德行与名声。
  • 三后:指历史上著名的三位皇后,象征着皇后身份的尊贵。
  • 母道:母亲的道理,意指母爱和教化。
  • 勇决:勇敢果断。
  • 高千古:在历史上高尚、不朽。
  • 危疑:危机与疑虑。
  • 定一言:通过一句话解决问题。
  • 先期:提前。
  • 隆礼:提升礼仪。
  • 山园:指皇宫或宫殿的花园。
  • 哀挽:表示哀悼。
  • 西郊道:西边的郊外道路。
  • 云愁:心中忧愁,像云一样缠绕。

典故解析:

  • 三后:指的是历史上有名的皇后,如汉武帝的王皇后、唐太宗的长孙皇后等,她们在历史上都具有重要的地位和影响。
  • 母道:在中国古代文化中,母亲的教诲和道义非常被重视,象征着女性的品德与智慧。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陈师道,宋代诗人,生平及创作多以抒情见长。他的诗风清新、雅致,常以细腻的情感和深刻的哲理见称。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为悼念大行皇太后所作,反映了诗人对她深深的敬仰与哀悼之情。诗中的内容不仅表达了对皇太后的怀念,也反映了对她所做贡献的赞美。

诗歌鉴赏:

这首诗在情感上表现得非常细腻,通过对皇太后生平的赞美与哀悼,展现了诗人对其崇高品质的敬仰。诗中所用的语言凝练而生动,结构对仗工整,使得整首诗在音韵上具有很好的美感。诗人在描写皇太后时,提到她的勇决和高尚,将她与历史上的伟大女性并列,暗示其在历史长河中所占据的重要位置。

通过“哀挽西郊道,云愁昼亦昏”,可以感受到诗人在失去皇太后后的悲痛之情,甚至连昼日的光明也因其去世而变得昏暗,表现出一种深沉的哀伤。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德名三后并:以德行和名声与三位皇后相并列,表明其德行之高尚。
  2. 母道两朝尊:在两朝中受到尊重,反映出她的影响力和地位。
  3. 勇决高千古:她的勇敢和果决将被后世铭记。
  4. 危疑定一言:面对危机,她能以一句话消除疑虑。
  5. 先期还政事:提前处理政务,展现其为国之心。
  6. 隆礼改山园:提升礼仪,改变了宫殿的面貌。
  7. 哀挽西郊道:在西郊的道路上哀悼她。
  8. 云愁昼亦昏:白天也因愁苦而显得昏暗,表现出诗人的悲伤。

修辞手法:

  • 对仗:整首诗的句子结构工整,形成对称之美。
  • 比喻:使用“云愁”来形象地表达内心的忧愁。
  • 夸张:如“昼亦昏”,夸张了悲痛的情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大行皇太后的追悼,表现出对其高尚德行和影响力的赞美,同时也表达了失去后的深切哀痛。诗人以细腻的情感与生动的描写,展现出对历史人物的崇敬与怀念。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德名:象征着品德与声望。
  • 母道:代表母亲的教诲与智慧。
  • 勇决:象征着坚定与果敢。
  • 云愁:象征着忧愁与悲痛的情感。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选择题
    大行皇太后在诗中被称赞的德行主要是? A. 勇敢果决
    B. 富有智慧
    C. 仁慈宽厚
    D. 忍辱负重

  2. 填空题
    诗中提到“德名三后并”,是指与三位__并列。

  3. 判断题
    诗中表现了对大行皇太后的敬仰与哀悼。(对/错)

答案:

  1. A
  2. 皇后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的《庐山谣》
  • 杜甫的《哀王孙》
  • 白居易的《长恨歌》

诗词对比:

比较陈师道的《大行皇太后挽词》与杜甫的《哀王孙》,两首诗均表现了对已故人物的哀悼,但陈师道的诗更侧重于赞美已故者的德行与影响,而杜甫则更多地表现了个人情感的悲伤。通过对比可见,不同的历史背景与个人情感会影响诗人的创作风格与主题呈现。

参考资料:

  • 《宋诗鉴赏辞典》
  • 《中国古代诗词名篇选》
  • 《诗经·楚辞·汉乐府》